浙江优化服务环境 “政策红包”加速台企转型
中新社 杭州7月31日电 (李佳赟)望着远处星罗棋布的厂区,台商曾盛明思绪万千。在浙江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的他,如今已扎根这片热土,亲身体会着这里的发展脉动。
自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以来,截至2017年一季度,台商累计在浙江注册投资8370家企业。浙江已成为大陆与台湾交流最频繁、合作最紧密、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
为了让在浙台企、台商更好扎根,浙江力求源源不断提供阳光雨露。
眼下,浙江正积极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政务生态系统,坚持“在浙台商就是浙商”,以“同等待遇、服务优先”当好“店小二”。
身为金丰(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曾盛明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当公司要扩大投资办理环评、安评等审批手续时,所在街道和政府部门主动上门,真正做到了“妈妈式”服务。
“这几年,我能明显感受到浙江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审批程序比以前简化了很多。”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鲍华说,“原先要跑各个部门办十多个章,现在集中办公,只需要盖三五个图章就够了。”
除了政策扶助,资金“解渴”亦不可少。比如,浙江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
走进“金丰”位于浙江镇海的厂区,车间墙上、设备上处处可见张贴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作业程序、设备说明书、视频等资料都一目了然。
曾盛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陆提出‘中国制造2025’,宁波市镇海区政府也积极帮助我们实现信息化转型。几年来,企业共拿到政府相关补助和奖励近70万元人民币,超过了企业在信息化设备上的总投入。”
在浙江经商近10年的台商杨启晖表示,如今,对于传统制造领域的台企来说,依靠低廉的土地、人力和环境成本获利的“旧模式”正面临挑战。“不过,幸运的是,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我们收到了杭州政府发出的税收奖励、租金补贴等各类‘红包’,感觉非常暖心。”
“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政策,正为台企发展保驾护航。周鲍华表示,浙江优化服务环境的同时,也加强了台商与大陆产业融合的信心。“未来我们将更好地融入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与之形成良性循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