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城乡路灯密度差6.6倍 年底前再点千盏灯

19.05.2016  12:11

台中县市合併后,城乡资源未妥善分配。每平方公里路灯密度,原本市区达412盏,县区却只有62盏,相差6.6倍。台中市政府为持续挹注偏乡建设,推出「山区农路点灯计画」,在山路、转角、学生通勤必经之路、桥头桥尾等安全需求高的路段装设路灯。建设局今年已编2000万元,将在太平、和平、后里、雾峰、外埔、丰原、新社、石冈、东势区等偏乡9区增设1000盏路灯;预计5月底前开工,12月底完工。

为说明「山区农路点灯计画」,建设局长黄玉霖日前率队前往太平区举办首场地方说明会,包括太平区长陈小菲、当地里长、居民及地方代表热烈参与,希望让地方更瞭解偏乡点灯计画推动方向,市府也同时听取地方意见,更贴近市民需求。

黄玉霖表示,经调查,太平区有东汴、头汴、大兴、圣和、兴隆、黄竹、勤益、福隆、坪林里等9里有设置路灯需求,建设局将主动装设172盏路灯,改善治安与交通死角。

黄玉霖指出,太平区今年预计装设的172盏路灯,都要设在最有需求的地方,例如山路、转角处、学生补习回家必经之路、开车族夜晚开车行经处、桥头桥尾等;此外,建设局正进行偏乡老桥改建,发现桥梁路灯不足,也会一併架设完成。

黄玉霖强调,老桥改建预计装设的路灯,不包括在今年1000盏偏乡路灯装设的数目中,是额外增设的数量。

太平区长陈小菲说,市府要缩短城乡差距,提出1000盏点灯计画,第一站就来到太平,显示出对市府对偏远地区的重视与用心;黄竹里里长也说,他近期提出申请装设3盏路灯,建设局也都已经装好了,效率真的很快。

黄玉霖表示,台中市自99年县市合併以来,城乡资源始终没有妥善分配。以公有路灯设置密度为例,若用路灯盏数与面积计算,原台中市8区路灯密度每平方公里412盏;原台中县21区路灯密度每平方公里仅62盏,两者相差6.6倍,相当惊人。

为缩短城乡差距,建设局积极推动「山区农路点灯计画」,编列2千万元经费,要在太平、和平、后里、雾峰、外埔、丰原、新社、石冈、东势等偏乡9区增设1000盏路灯;目前已完成路灯增设工程发包作业,预计于5月底前开工,为加强工程品质,建设局将落实三级品质管制作业,可望于12月底完工。

黄玉霖说,路灯增设须符合「臺中市公有路灯管理及认养办法」,且须为3户以上通行的公有道路,以符合公眾通行标准。建设局将依区公所提报增设地点,邀集里长至现场勘查,共同研议设置方式及地点,以更贴近地方需求。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