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诺比核灾区 台湾团队深入直击

26.04.2016  14:40
车诺比核灾后,核电厂内仍有工作团队持续为其他机组除役运作。台湾团队特别申请进入核厂控制台。(车诺比核灾30周年纪实团队提供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车诺比灾变30年,禁区动植物復育受关注,死城普里皮亚季内整片森林占据早已人去楼空的街道。(车诺比核灾30周年纪实团队提供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车诺比核灾区发展出「黑暗观光业」,台湾团队跟着当地导游走访死城普里皮亚季(Pripyat)内学校、医院、邮局、游乐场等废墟。(简怡欣翻摄)

车诺比核灾迈入30周年,至今当人们提起车诺比时,第一个直觉大多与核灾连结,就像挑起恐惧的神经,如同那一夜爆炸后的辐射物质,无形地扩散在空气中,那是座令人畏惧的人间炼狱,各种惊人事件随之而出,然而,如今的车诺比究竟是什么模样?那些回归的居民依然安然无恙吗?

不要命?核灾区吸菸、吃蕈类 台人惊呆了

如果有趟旅行能深入车诺比灾区,你敢去吗?过去不乏有私自翻越警戒线进入车诺比禁制区的人,但核灾后的30年今天,车诺比早已开放民眾申请参加当地观光旅游,行程天数从一日游、两天一夜到三天两夜都有,在地导游除了带领游客拜访当地回归居民,甚至深入车诺比核能电厂区,与事发反应炉仅仅数百公尺距离。

去年台湾有7人团队,两度以观光名义前进车诺比核灾区,「车诺比核灾30周年・真相剪影多媒体摄影展」纪录下核灾区现况,整趟行程走访死城普里皮亚季(Pripyat)内学校、医院、游乐场等废墟,以及车诺比核能电厂控制室,儘管大多建筑早已人去楼空,但厂房内仍有工作团队持续处置其他正常除役核厂机组。

车诺比核灾后,仍有核厂工作团队进驻及回归者,管制区约有2500员工及350名居民,回归者过着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简怡欣翻摄) 现年81岁的伊凡曾投入灾后反应炉残骸清理工作,在被撤离管制区后一年,与妻子玛莉安回到管制区内家园。(简怡欣翻摄)

同时,除了在距离事故现场50公里远的灾后新建小镇斯拉夫蒂奇,当地大多是核电厂周围城市疏散的民眾之外,也有核灾居民选择回归到管制区内,约有350名居民还居住在核灾区。

原本担任教职的罗莎莉亚(Rosalia Ivanovna),灾后执意选择回到自己祖父一手建造的家园,「我要回来」,数十年来她甘愿过着没水、没电的独居生活,自种蔬果、打井水,也不愿离去。直到去年底,她被当地导游发现逝世于床舖上。

而同样坚守家园的老夫妻伊凡(Ivan Ivanovych)与玛莉安(Malia Kindrcetuvwe),在被撤离管制区后一年,便又返回原先住处;且现年81岁的伊凡也曾投入灾后反应炉残骸清理工作,与其问他会不会怕辐射,他认为,「辐射才要怕我」。

「车诺比核灾30周年系列活动」结合虚拟实境VR,让人犹如亲身漫步在车诺比禁区。(简怡欣摄)

更多车诺比核灾30周年 纪实资讯

●车诺比核灾30周年・「真相剪影」多媒体摄影展

展览日期:

台北场 105/4/23~5/15,二~日12:30-20:30,周一公休

台南场 105/5/23~5/29,一~五 14:00-20:00,六 14:00-22:00,日12:00-18:00

展览地点:

台北场 透明公园(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四段131巷23弄15号)

台南场 肆楼珈琲店(台南市赤嵌街23号4楼)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