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教战守则「身兼丈夫与儿子」6妙招化解亲情尷尬
电视广告中,回娘家的女婿和老丈人乾坐在沙发上,气氛尷尬,身旁只有电视机的声音,两人一句话都挤不出来........过年温馨团圆的背后,更多的是亲情压力和令人不知所措的情形。广大男性们,你该怎么办?
除夕回夫家,初一走春访亲戚,初二又得回娘家,家住得远的,三五天回不了住处,不熟悉的一家人,理想中的过年该是什么呢?
如果在婆家
「媳妇应该帮忙婆婆作年夜饭」的传统习俗,框架了男女双方在过年期间「应该」要作什么事,这就是婆媳问题的来源。律师吕秋远指出,婆媳问题中儿子/丈夫应该要更主动,「不是说帮妻子或妈妈,或是直接跟妻子说听话就好,意见那么多干嘛,这样绝对引起纠纷。」
情境一:母亲念媳妇不帮忙作年夜饭
身为儿子的你,应该跟母亲说:「她最近一直在处理我的事情,比较累,而且她一直想帮忙,是我要她多休息啦!妳就别气了。」吕秋远指出,这段对话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你媳妇累是在忙儿子的事,二是她是想帮忙的,但儿子要她休息,「母亲会觉得媳妇很爱儿子,而且媳妇想帮但儿子阻挡,母亲会舍得骂儿子吗?应该不会。」
情境二:妻子和父母没话题聊,各作各的事很尷尬该怎么办?
「有没有想过,身为儿子和丈夫,为什么会没有话跟老婆或父母说?不论是儿子或丈夫都应该主动主导话题,」吕秋远指出可以是电视节目内容、时事,或是生活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论如何男性要开启话题。
去谁家过年?
情境三:妻子问:「为什么不能除夕或初一回娘家,非得要初二?为什么不能在娘家待久一点?」
什么时候回娘家,这和传统农业社会有关,吕秋远建议男方不妨用比较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可以说:『没问题,但要看妳爸妈在不在意。如果可以那除夕回去也没关系,我家这边我去处理,妳爸妈那边妳去解决。』」吕秋远说。
这个情况不是男性可以自己作决定,而是必须跟老婆讨论,各自解决自己家族的问题,但如果丈夫本身很反弹、就是认为除夕回婆家,折衷的方式就是各自回各自的家,第二就是今年回娘家,明年回夫家。
吕秋远也建议,过年不要当过年,把它当成长假、连假来规画就好,「连假你会规定哪时候回谁家吗?各自玩各自的,或轮流去谁家都可以,不要压力这么大。但不管如何,双方家里的事情和顾虑要各自解决,」吕秋远说。
也切记不要讲另一半的坏话,例如男方跟母亲说:「她就是想除夕回去,她一直吵我也没办法阿!」这时母亲一定会觉得媳妇不懂事,这样婆媳问题就產生了。当把责任都推给另一伴时,情况就会很惨,各自处理好各自的问题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在娘家
把战场移到初二的娘家。回到娘家,男性面对不是太熟的女方亲戚、跟岳父、岳母独处,往往不知怎么办,尷尬就此產生。吕秋远说得传神:「到谁的阵地,对方就要想办法帮你忙,不能像伞兵一样丢下去后自生自灭。」
情境四:亲戚不断劝酒、灌酒
想喝就喝,不想喝就直接拒绝,例如「我肝不好、肝硬化,真的没办法喝,歹势啦!」这时长辈如果还是硬要你喝,就要找老婆求救当挡箭牌,「如果她放任长辈为难你、没跳出来救援,这就是妻子的题。」
情境五:和岳父独处不自在?
这应该是妻子要想办法,「不是每个人都妙语如珠、话题很多,很多男性口才不好、不擅社交,硬聊反而会造成压力。总归一句,另一伴要支援、主动提出话题。」
情境六:喊错亲戚名字
三叔公喊成二叔公,这时候气氛一定尷尬,老婆就应该跳出来说:「最近他比较累,记不清楚忘了,请叔公不要见怪。」彼此要帮忙补位,过年不会出现尷尬甚至是失和的情形。
过年面对不熟的亲戚也是如此。不要想着过年一定是气氛融洽、自己一定要当交际花,能否融入对方家庭全看缘分,虽然结婚是一家人,但毕竟原本是不熟悉的人,「跟每天相处的同事都不一定能融洽了,想跟每年只见一两次的女方亲属融洽?这很难。」无法融入就看电视、到处晃晃,碰到长辈打声招呼、点个头也是愉快的一天,不用强求自己一定要很会交际。
俗话说「离婚总在长假后」,过年是考验感情和生活习惯的连假,想在连假让双方相处融洽不容易,但可能会因为多了相处的时间发现对方的种种坏习惯,「不要把过年当作是修补关系的时刻,平常没修补过年就不要补了。合则来不合则去,不要老是想说要相处融洽。」吕秋远说。
所以不要勉强彼此,能相处融洽就相处,不熟、尷尬也不要勉强自己去迎合对方,不然每次想到过年就累、就烦,放过自己吧!
「回谁的家都一样」 好的婆媳关系靠自己经营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过年压力大? 破解过年4大囧境
文章来源: 岳父母看女婿,并没有愈看愈有趣……
文章来源: 回娘家,伴侣不同行?
文章来源: 卢苏伟:让年节的压力到此为止
文章来源: 出生顺序性格大不同!中间子女最有智慧
文章来源: 不熟悉的一家人!身为丈夫和儿子 过年教战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