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龟毛!拿坡里制订严格「比萨法」用以确保饮食传统
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的孕育,加上当地的物產、民情、气候所累积出来的。也因如此,我们吃什么,就能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是怎么样的人。不过随着交通便利,资讯传递普及,地球村的样态逐渐成为主流,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浸溽,逐渐改变本来样貌。有些地方为了确保老口味不走钟,于是制订严格的法律来保护传统食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义大利的拿坡里。
拿坡里位于义大利西南部,是个风光明媚的海港,一直以美丽的海湾闻名于世。而这个全义大利最有活力、最热情的城市,却在披萨上异常龟毛。其中原因,让我们先从比萨的歷史开始谈起。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罗马时代就有文献记载:「圆麵饼上加橄榄油,香料和蜂蜜,置于石上烤熟」;以及「薄麵饼上面放乳酪和蜂蜜,并用香叶加味」。而在庞贝遗址,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类似现今披萨店的房址。儘管以上的发现跟现在吃的披萨类似,但当时蕃茄跟起士尚未在义大利与地中海出现,离我们所习惯的披萨还差了一大截。
之后的数百年,这种用火烤的麵糰类制品型态不断改变,所使用的配料也越来越多,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拿波里有一位披萨师傅,他为了表示对皇室敬意,所以以番茄、罗勒、莫札瑞拉起司为主料,呈现红、绿、白义大利国旗概念的代表创作,献给当时的玛格利特王妃,并命名为「玛格利特披萨」,因此让披萨成为拿波里盛宴中的佳肴。
比萨的形象就此大致底定,之后比萨也走出义大利,成为极受到欢迎的美食。甚至美国还发展出了美式比萨。相较于义式比萨,美式比萨口感较松厚,配料也更多,与发祥国义大利成为世界上互别苗头的两大比萨。而在2004年,义大利农业部颁布长三页、共八大项与六小条关于比萨的制作规定,目的在于在欧洲联盟地区保护拿坡里披萨这项义大利传统美食,俗称「比萨法」。
披萨法规定的内容相当详尽繁琐,包括真正的拿坡里披萨必须是圆形,直径不可超过35公分,麵皮中央厚度不超过0.3公分,麵皮边缘厚度不超过2公分,麵皮质地必须「柔软、有弹性,易于折迭」。此外,该规定还注明制作拿坡里披萨时必须使用的麵粉、酵母、番茄与油的种类。甚至还有拿坡里披萨协会(Associazione Verace Pizza Napoletana,简称AVPN协会)在世界各地负责认证,有AVPN协会的证明,才能说自己是真正的拿坡里披萨。
有了比萨法的保护,拿坡里比萨逐渐成为一种品牌,若是特别讲究的食客,也可依循AVPN招牌,找到贩售遵循比萨法制作比萨的店家。不过天性热情奔放的义大利人,竟会在比萨上面如此执着,就能知道这个长靴型的浪漫国家是有多重视食物了。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