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50专栏:不可不知的脑性麻痹常见症状

02.10.2017  08:06
物理治疗师潘懿玲(左)接受健康50节目主持人尉迟佩玉(右)专访,谈脑性麻痹的物理治疗。(林胜发、易继中摄) 影片:健康50 - 不可不知的脑性麻痹常见症状

脑性麻痹是儿童功能障碍中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全球共有一亿七千万人有脑性麻痹疾病,脑性麻痹在臺湾的发生率估计为千分之二到三,每年新增约八百名新的病童。脑性麻痹是儿童期动作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这是在胎儿或婴儿期,因脑部非进行性的损伤或畸形,所造成儿童的动作及姿势发展障碍。临床上常以动作异常的型态分类;包括痉挛型、动作不良型、协调不良型与混和型。近十几年国际发展出粗大动作功能分类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并可用于预测未来的行动能力。

6-12岁儿童粗大动作功能分类系统图示

动作功能受损最明显,包括:张力异常、动作与平衡困难、肌力/肌耐力不足、骨骼肌肉系统併发症等。除了动作功能,也常伴随有其他系统问题,影响移动、自我照顾、沟通、游戏与学习/工作。

物理治疗:优势介入,促进潜能发挥和社会参与

物理治疗以实证为基础,为发展、维持和恢復最佳动作与相关功能提供介入服务。脑性麻痹患者的脑伤虽然稳定,但动作功能却会随着生长与环境而有所变化,因此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物理治疗重点有所不同:

【婴幼儿期】

1. 促进儿童的知觉动作发展。

2. 以家庭为中心的介入,帮助家庭了解儿童优势、需求。建立共同目标,增进照护/训练技巧。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以摆位与携抱促进儿童的动作控制;运用游戏增加练习的机会。强调维持、转换姿势与移位能力。

【儿童期】

1. 持续增进儿童的动作相关功能,强调环境(包含辅具)支持。

2. 入学的转衔准备。

大部分儿童的动作发展在这个阶段逐渐趋于稳定,又面临入学挑战;因此要了解儿童的学习需求,在环境上尽量给予支持。例如使用辅具增加移位效率,与学校沟通提供无障碍环境等等,以孩子能有效且快乐地学习为主要目标。

【青少年期】

1. 维持体适能。

2. 骨骼肌肉系统併发症的处理。

这个年纪的青少年因学业负担与动作耗能增加,活动量减少造成体能下降,可能影响整体健康,需要适当运动。也常因关节变形与挛缩需要手术治疗。术前的卫教与术后早期治疗可以大幅减少术后体能下降与加速功能恢復。

【成人期】

1. 促进就业的环境支持与相关强化训练

2. 留意提早出现的疼痛与关节退化,以及过度使用的肌肉疲劳与无力的治疗与保健。

在这个阶段,疼痛与身体功能退化,会对生活品质造成影响。藉由运动、疼痛处理与生活方式的调节,减轻疼痛症状与延缓退化。

脑性麻痹儿童的携抱方式

携抱是照顾幼儿必做的事。藉由正确的携抱,可以促进孩子的头部控制,双手在身体中间活动,身体的挺直,与减少异常反射与张力的影响。无形中就可提供许多的训练机会。

促进头部控制的抱法: 大人以手臂固定肩膀,使孩子双手在中间并维持头部直立。(林胜发摄) 促进躯干控制的抱法: 孩子两脚跨于大人身体两侧,双手在中间。(林胜发摄) 促进躯干控制的抱法: 孩子两脚跨于大人身体两侧,面向前;大人也可将自己的双手交握减轻负重。(林胜发摄) 抱坐:让孩子跨坐在大人腿上,大人轻轻摇晃孩子训练平衡。视孩子身体控制能力将手放在孩子腋下、腰部,或大腿来调整训练的难度。(林胜发摄) 物理治疗师潘懿玲(后)与两位脑性麻痹儿童。(潘懿玲提供)

脑性麻痹是一种身体损伤;但它无法也不应阻碍人的成就与幸福。物理治疗强调优势与功能导向的基础,可以强化个人的动作相关功能与家庭的生活品质;而平等的机会,社会的支持与尊重,更是我们所有人能一起採取的最佳行动!

【小檔案: 世界脑麻日】

世界脑麻日(World CP Day)为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从澳洲发起,由脑性麻痹相关的非营利慈善机构领导的组织,自2012年开始向全球宣导「脑性麻痹」,藉由「一分钟改变我的世界」活动引发社会大眾集思广益,除达到宣传的效果,创造出许多协助脑性麻痹者在生活上需求的发明,到现在已有超过400个想法被公开宣导,直至今年共有超过50个国家及超国300个组织响应。

(本文作者潘懿玲为臺湾大学物理治疗学系研究所第12届毕业生,现职为臺大医院復健部物理治疗技术科、臺大医院儿童医院早期疗育中心物理治疗师)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