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以史为鉴,两岸关系下一步应选择何种道路?
中新社 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石龙洪)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张志军与夏立言14日在广州顺利会面。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所提出“两岸关系再次面临道路选择”问题,值得两岸深思。
事实上,张志军所提议题并非首次提出。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即强调,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两岸关系之路应该如何走,是摆在两岸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攸关中华民族和国家未来,攸关亿万民众福祉,需要认真思考。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这一攸关两岸的重大问题,或可从两岸关系历史上找到答案。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由来已久,60多年来,两岸从炮火相向到逐步走向和平,从完全封闭到开放接触,从部分接触到全面深入交流,发生巨大变迁。
尤其是,近7年多来,两岸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的丰硕成果,海内外有目共睹,包括增进和建立了政治互信;协商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合作扩大深化,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融洽了同胞感情;两岸同胞务实沟通,妥善处理涉外事务,减少了内耗。
上述成果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充分体现,也给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岸关系取得的成果固然可喜。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本次“张夏会”,张志军再度直陈,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面临道路选择问题,不同的道路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此两种道路,一种选择是坚持“九二共识”,继续沿着和平发展之路前行。另一种选择是开历史倒车,回到“台独”邪路。
历史上,此两种道路有过具体的演绎。仅回顾两岸关系近20多年来的历史就可见,不坚持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九二共识”,两岸就面临动荡、风雨飘摇、甚至触礁搁浅的局面。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代,他们提出的“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背离“九二共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就令两岸关系陷入动荡,一度走到危险边缘。
经历了过去的起起伏伏,大多数两岸同胞的共识是两岸关系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和平、不要动荡;要发展、不要内耗。
和平之于两岸意味着什么?张志军曾以路灯作喻:“别等到路灯熄灭时候,才感受到它的存在;当和平失去后才感受它的可贵。”这是对两岸关系的生动提示。
基于当前台湾的政治形势,2016年存在政党轮替的可能,这令两岸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未来的台湾当局领导人选择何种道路,将影响未来两岸关系走向、和平与否,及两岸同胞的福祉。
习近平曾强调,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
今次“张夏会”上,沿袭中共对台一贯的政策主张,张志军再度重申,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康庄大道,最重要的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此前,张志军也提到,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政治互信以及相关制度化协商机制就会坍塌。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基于种种理由,下一步两岸理应倍加珍惜和平,继续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今次在广州,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均认为,2008年以来,推动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增进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欢迎。
此亦可见,和平发展道路之于两岸关系的重要意义。这也应是两岸关系下一步的应有选择,和两岸同胞共同的期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