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对望 国家战略VS草根觉醒
-创客风潮来了专题之六十一「人家山寨,你阻止不了,天天去想,也阻止不了,所以我只能走在他们的前面」,进驻大陆深圳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的设计师赵俊告诉中央社的这番话,正点出无数大陆创客创业时与时间赛跑的庞大压力。
在大陆不少创客基地里,租用一个办公室位置得付出租金,產品研发过程担心被山寨,產品订价过高则忧虑没有市场,「不成功变成仁」、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的创业压力如影随行。
视线拉回台湾民营创客基地Fablab Taipei,有一天傍晚,社群伙伴们围坐一起,吃着零食饼乾饮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分工事宜,中间穿插着不少笑声,打趣其中一名伙伴近来竟列席政府一些会议,提供一些关于创客政策的建议。
在台湾不少自我发起筹设的创客基地里,社群伙伴们都是下班后聚在一起的同好,在拥挤局限的空间里,有时一边吃晚餐,一边讨论,在吵闹声中,追逐自己的兴趣。
两岸近几年不约而同掀起一股maker moverment(创客或自造者运动),领军者都是新世代,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文化与风貌。
●大陆国家战略掀起全民创业潮
正如大陆硅递科技与柴火创客空间创办人潘昊所言,「原本maker圈在社会上是很边陲的一群人」,但自从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喊出「大眾创业、万眾创新」的口号,且2015年初造访柴火创客空间后,一时之间,创客突然成了全大陆最火红的名词。
在大陆,「maker」称为「创客」。由于政府「双创」政策的鼓励,让社会大眾也把「创业者」广泛称呼为「创客」,同时也掀起新的一波全民创业潮。
大陆政府把「双创」政策视为「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一环,希望这股创新动力能成为推动大陆经济结构转型的助力,以及下一波的经济动能。
从2013年至2015年,大陆国务院以及中央部会共推出至少63份「双创」政策的指导纲领,若涵盖各地方政府所推出的相关政策文件,则超过2000份。
大陆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5月8日所推出「大眾创业万眾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定,全大陆设置17个区域示范基地、4个大学示范基地、7个企业示范基地。
这份指导纲领明定,首批基地要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扶持制度体系;大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上半年会同相关部门评估,对于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份政策还明定,2018年底要建设一批高水准双创示范基地,能统筹產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形成双创新引擎。
由上而下的计画经济政策力道、从中央到地方的预算支持、社会上追求致富成功的主流价值,让整个大陆都出现极浓的创业氛围,90后的尹航以「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这句话来解释为何自己终究选择辞职创业。
90后的张冲霄赴纽约攻读学位后,返回深圳,加入了这波创业浪潮。对于中美创业的异同,他说,「美国非常浪漫主义,生活成本也不算高,在湾区不少人创业就执着在一项创新技术或產品上。在大陆,可能得先有房有车,想要创业时,社会现实枷锁压力非常沉重。」
张冲霄也观察指出,在大陆这波maker创业潮里,北京、上海多数以app创业,在深圳则以硬体创业。
●台湾草根社会运动的自我觉醒
那么,台湾maker movement的风貌又是如何呢?
在政府部门方面,科技部2014年底宣布4年内投入新台币10亿元,发展3D列印產业,希望2018年可培育100万名3D列印应用与文创人才。
教育部则自2015年起推动创新自造教育计画,投入1亿元经费,在大学、高中职、国中小、师资培育与终身教育等不同阶段推动自造者教育。
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2015年也开始在遍布全台的职训中心架构下,进一步成立创客基地。
行政院2015年宣布推出跨部会的「vMaker行动计画」,派出创客胖卡(Fab Truck),预定2年内巡迴全台湾497所学校,希望培育下一代的创客人才。vMaker计画也在2015年举办数位制造竞赛。
事实上,早在政府关注这波浪潮之前,台湾民间草根能量已悄悄在各地撒下种子,全台湾北中南各地都有人默默自费成立不少创客空间,下班时间或休假时总会聚集一群同好。
被称为「台湾maker界一哥」的郑鸿旗2010年就率在台北先成立创客空间。他说,「透过这个社群空间的连结,有人跟我一样,我做这件事不会孤单,会发现这世界还有很多跟我一样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也很喜欢玩这东西。」
他认为,「台湾的maker movement是一个觉醒的运动,就是社会运动,每个人都思考到我自己是谁,我要做些什么。这就像一种民间的、文化的想像,与现今主流价值有所不同。」
洪尧泰在台湾率先成立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认证的Fablab Taipei。他认为,「maker movement其实是一种教育改造,我们学了那么多东西后,要把它变成真实的、可用的。」
他说,「台湾没有像中国政府,你想要开maker space,政府就给你钱。台湾现在做的事情,很多的从教育出发的。很多事情就是生活的态度。我觉得maker也是生活态度。」
●两岸对望
台湾与中国大陆maker运动展现极大的不同风貌,有人说,台湾的maker公益味道浓,比较像宗教家;大陆的maker则充满资本主义的创业拚搏精神。
比较两岸的创客文化,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lab-O Shanghai」创始人丁峻峰说,中国大陆太偏重商业思考和赚钱,现在到处可见的眾创空间都是在为创业预备,「已经过滥了」。
台湾则在另一个极端。丁峻峰对台湾创客的建议是「不要避免商业化」,因为好的商业可以帮助营运。
面对大陆官方或民间各项的创客或创业比赛,他认为台湾青年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机会,创客文化就是开放和民主,没有国界之分,两岸创客文化各有特色,更应相互交流,在创客世界里激发更多可能性。
但两岸maker先驱者都认同,maker最重要的是打破现有框架限制,跨领域的激盪整合与创新。关于这一点,两岸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050829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