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签署协议 法界人士盼纳入人权关怀

18.06.2016  19:10

台湾法界人士呼吁,两岸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权保障落差很大,两岸已签署司法互助协议,也一定会继续走下去,希望两岸未来继续签署有关司法等其他协议时,能够纳入对人权的关怀。

台湾法界人士今天出席记者会,力挺遭中国大陆当局软禁的维权律师高智晟。法界人士在会上谈及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时,认为协议内容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特别是人权的部分。

台湾国际器官移植关怀协会法律顾问朱婉琪表示,2012年台湾的法轮功学员锺鼎邦到大陆探亲遭到拘押,当时她协助营救,希望最起码可以访视,但台湾官方获得的回应却是,涉及大陆的国安案件不得访视。

朱婉琪指出,她当时追问,国安案件怎么定义?台湾的官员告诉她,这部分由对岸来定义。朱婉琪说,两岸司法互助协议某些方面诠释空间太大,希望大家多关注人权,「没有自由的中国不会有和平安全的台湾」。

朱婉琪表示,许多媒体在海外向大陆官员询问,「关于国家安全该如何定义?」大陆的官员口径相当统一,他们说「国家安全的定义是国家机密」。朱婉琪希望两岸之后继续签协议时,能够有人权专章。

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理事长杨宪宏指出,两岸人权落差非常大,可能导致两岸签署的司法互助协议很难顺利执行,如果台湾坚持,台湾民眾在中国就像享有「治外法权」。

但杨宪宏认为,人权千万不要变成特权,而是要主张两岸民眾的待遇是一样的。大陆法界人士私下告诉他,希望能将台湾的刑事诉讼法直接拿到大陆去用,说明大陆对台湾司法较具信心与对人权的渴望。1050618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