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学者谈两岸青年交流:突出青年主体地位

12.04.2016  09:58

  中国台湾网4月12日北京讯 (记者 张洁)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两岸青年交流回顾与前瞻座谈会11日在京举行。全国台联研究室副处长鲁洪柯在座谈会上结合数年的两岸交流工作经验,针对两岸青年交流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发表见解,并对如何增进两岸青年交流的实效与长效提出建设性意见。

  鲁洪柯指出,两岸各项交流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两岸青年对对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到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脉动,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两岸交流的开展,也增进了两岸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交流,两岸青年能够加深了解和理解,减少隔阂与误解,融洽感情,建立友谊。

  当然,一些问题和障碍也有待解决。鲁洪柯指出,目前两岸青年交流存在“模式单一、内容老套”、“深度不够、参与感弱、互动性差”、“缺乏可持续性”、“参与人员、区域不平和”等问题,而岛内“恐中惧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也影响了台湾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两岸在网络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差异也使得网络及新媒体交流平台的搭建和使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参与座谈会的大陆台生都提及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持续性不佳,“交流时热热闹闹,结束后冷冷清清”,鲁洪柯认为,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改善,增进两岸青年交流的实效与长效:

  第一,把握两岸青年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两岸青年思想活跃,性格自由开放、有包容性,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烈;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爱好广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交流应该体现青年特点,符合青年口味,用青年人喜欢、喜爱的方式进行交流,结合文化、旅游、游戏、联谊、表演、竞赛等开展交流。

  第二,以青年为本,突出两岸青年的主体地位。增加两岸青年互动交流的平台、渠道、机会和时间,更多地开展以两岸青年长期联系、深入交往为目的的“结对子”活动,让两岸青年做对方的主人和向导,以同龄人的观察视角和语言表达,带领对方认识和了解己方的情况。

  第三,开拓创新是一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生命线,青年交流更是如此。要与时俱进,结合两岸青年关注的热点,找准对接点,打造新亮点,设计出年轻人容易接受,有利于两岸青年融合互动的清新、健康的交流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两岸青年好声音竞演、两岸青年汉字拼写大赛等。

  第四,运用好新媒体。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性强,两岸青年普遍关注和使用。可将针对台湾青年的宣传与联络工作的主渠道挪移到新媒体上。鼓励大陆青年与台湾营员利用微信等两岸通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经常性沟通联络,聊聊家长里短和学习、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实现交流的日常化、生活化。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开展面向台湾青少年的体验式交流”,让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成为热议话题。鲁洪柯认为,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的设计与操作要注重体现个性、主体性、互动性、过程性和社会性。根据每个青年的需求和爱好,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提高交流的深度和精细化水平,让两岸青年参与交流的整体设计与环节安排,增强参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分享。如按专业学科举办大学生研习营,要求营员事先提交研究计划,通过学术座谈会、专题报告、专业实践考察和成果发表会等形式,让两岸大学生开展共同学习和研讨。

  鲁洪柯还认为,应在交流过程中引导青年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去探索、去成长,“如举办两岸青年创客大赛,可以让两岸青年通过混合组队,共同创意、合作分享,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全新产品或应用,激发两岸年轻人的创业创新热情。”(完)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