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低碳城市 孙大千:打造台北专属的「味道」
争取代表国民党参选台北市长的前立委孙大千,今在脸书提出「改造台北八部曲」的第五项政见,认为都市更新并不单是建筑重建及整建,应是区域的整体环境的改善,彻底改善工作条件及居住品质,要让台北成为会呼吸的低碳城市。
他认为都市更新不该只是「点的都更」,未来政府部门针对都市更新地区要提出全面的设计定位及规画,他表示应将城市的「微气候调整」纳入都市更新工程的一部分,并藉城市气候的创造及调整,给予「都市更新增额容积奖励」。认为都市更新应形塑一个怡人的「城市气候」,让区域中感受到安全、舒适及健康,他也提出会继续扩大推动降低都市排碳量,增加大眾运输的使用。
以下为孙大千脸书全文:
《孙大千的「改造台北八部曲」之五:「Taipei Comfort:会呼吸的低碳城市」。》
台北市要怎么样才能贡献地球正能量呢?
台北市要成为全球瞩目的耀眼焦点,关键并不在于台北的商业有多繁荣,也不在于台北的建筑有多傲人,而是在于台北市能不能够对世界做出正能量的贡献?在于台北市能不能够成为一个被全球各城市学习的典范?在于台北能不能够打造出一个台北专属特有的「味道」?
產官学界都同意,都市更新不仅仅是单体建筑的重建及整建,更积极的,都市更新应该是区域的整体环境的改善,因此,才可以彻底改善工作条件及居住品质,并且可以全面性提升区域环境的安全、舒适及健康。
我的市政团队提出的第五个政见「Taipei Comfort」,就是利用每一个「都市更新」的机会,对台北市进行「都市针灸」的工作,塑造台北市的「城市气候」,进一步将台北市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典范的「会呼吸的低碳城市」,建立一个专属于台北的「味道」。
这项政见包含了四个策略:
第一,由「点的都更」达成「面的布局」。未来,政府部门针对都市更新地区要提出全面的设计定位及规画概念,对于更新后所要达到之发展目标及环境品质要有具体方向。同时,对于安全品质、交通条件、及舒适程度,也要有定性定量的指导,做为配套增额奖励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以「微气候调整」的方式,负起「公益」与「环保」的责任。因应气候变迁的衝击下,都市更新是以增加容积率手段的方法进行。整体都市更新工程对于环境公益及地球环保应当具备责任。所以,应该将城市的「微气候调整」纳入都市更新工程的一部分,并且藉由城市气候的创造及调整的成绩,给予「都市更新增额容积奖励」来完成义务。
第三,形塑一个怡人的「城市气候」。所谓的「城市气候」是指一个区域中安全、舒适、及健康的程度。「城市气候」中的音、光、热、气、和水是构成城市里的辐射温度、空气温度、风速及湿度的元素。而都市更新就犹如城市三度空间量体的重新分配,也就是等同「微气候」的重新塑造。所以,过去被动的都市设计的审议,就可转成积极的都市设计的执行。将单体建筑的改造效益,扩大为区域性的公益,这才是关怀土地的作为。
第四,继续扩大推动降低都市排碳量。提高电动车使用比例,奖励低耗能建筑,及建构多元之再生能源系统。同时,透过责任感的强化手段,开发App来辅助影响旅运行为,藉由呈现个人交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来诱导民眾改变旅运习惯,增加大眾运输的使用。
(时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