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做错事披背带 议员批贴标籤

17.05.2016  20:12
嘉义市议员陈幸枝质询,指出嘉北国小实施「亲善大使」惩罚制度不恰当。(陈俞霈摄) 嘉义市教育处长黄绪信(左)、嘉北国小校长许忠和(右)接受议员陈幸枝针对「亲善大使」惩罚制度质询。(陈俞霈摄)

当「亲善大使」变惩罚?嘉义市议员陈幸枝今质询,针对嘉北国小罚违规学生披亲善大使背带,向同学宣导、获得签名,才能拿下背带,痛批此举是贴标籤、羞辱行为,嘉北国小校长许忠和答询「若有疑虑会改进,暂时不会再这样做」。

陈幸枝接获家长投诉,指出嘉北国小自这学年开始,设「亲善大使」制度,校方将认定行为不好的学生,令其依据所犯错误的类别,披上「好品德亲善大使」、「健康上网亲善大使」或「交通安全亲善大使」红色背带。

学生得披着背带到不同班级,宣导自己所犯的错,例如:不可以对别人吐口水、骂脏话,共需宣导20人,每班限找3人,获得20个签名,才可把背带拿下,完成任务后,学生获颁奖状、豆浆或牛奶作为奖励。

家长投诉,校方作法犹如红卫兵搞斗争,像挂牌当街游行羞辱,「亲善大使」看似好听,全校师生皆知是被「惩罚」的犯错者;「不懂这是什么教育方式」,陈幸枝比喻如国民政府战后推动的「说国语运动」,讲台语会挂狗牌、被罚钱。

学生因推挤、嬉闹被罚,有的在马路上玩耍、奔跑,不听劝、对人比中指被罚,有的学生认为具警惕效果、同意使用此方式,也有人说不喜欢。校长许忠和指出,此作法是希望学生有将功赎罪、戴罪立功的机会,把犯错转化为服务,在服务过程内化、反省,也宣导正确观念给别人,若有疑虑,将改变方式。

市府教育处长黄绪信说,会调查是否有侵害学生权益,基本上尊重各校作法,许忠和这2个月来,在行政管理、政策执行、环境营造等方面,表现都不错。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