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挹注百亿为医护加薪?医界不领情

20.04.2016  19:49

昨日健保署发布挹注104亿调高医院及基层诊所150项服务项目支付点值,希望为医护加薪,医师公会全联会表示,104亿数字看来令人羡慕,但以基层诊所诊察费为例,此次只调升12点,换算下来大约10~11元左右,再扣掉应缴的税,几乎无感。尤其,歷年来医院总额每年不足200~250亿,基层总额每年不足80-100亿元,也就是说,医疗院所不知已先代垫多少,此次只是有限的补足过去不足的部分,医界实无「加薪」的喜悦,反给予外界以为医界又有进帐的错误认知。

医师公会全联会秘书长蔡明忠表示,此次健保总额提拨92亿提高医院门、住诊等诊察费多项服务,另亦提拨12亿给基层诊所,做为调高诊察费之用,其所动用是「医疗服务成本指数」成长所增加的预算,这个项目计算公式选取指标,过去长期与健保实际医疗服务成本脱节扭曲,甚至曾经计算出违反医疗实际成本的「负成长」结果,造成整体总额成长率被不合理压缩。

因此全联会自97年起委托专家学者研究,并进行内部大规模重新试算,经过8年努力,终于在104年检讨相关公式指标时获得修正,将其中的人事成本等项目数据得以校正。对于健保署此次提拨一定金额调高支付点数的做法,医界予以肯定,显然健保署已重视医院及基层诊所长期支付点数偏低的事实,但认为此举可为医护加薪或是让医界有额外的收入,显然有违事实。

蔡明忠指出,随着人口老化等因素,国内医疗支出不断攀升,成长率早已破7%,然而台湾健保每年总额成长率都只能限缩在4%左右,台湾医师诊察费等诸多支付项目,长期受到健保总额不足的影响,支付标准名列世界倒数几名,平均只有国外的3分之1到5分之1,在此医疗环境险峻的困境下,政府应有义务一肩扛起调整医师等医事人员人力成本给付重担,然调高支付标准与为医护加薪如两条平行线,实不宜混淆视听。

蔡明忠强调,长期以来,医院及基层诊所为共体时艰,对于健保总额不足的部分,多先行予以垫付,本次调整幅度仍属杯水车薪,104亿之于6000多亿健保总额亦仅有1%,且调整后的给付,仍无法与国际相较及接轨,与其说是为医事人员加薪,倒不如说是稍微弥补过去长期支付不足的空缺。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