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北美馆免门票 来看娃娃屋、大玩DIY

26.03.2016  09:10
朱盈桦《娃娃屋#1》。(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下周就是儿童节了!小朋友计画要到哪度节呢?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艺术教育中心在三月初甫结束充满想像力与梦幻奇境、探讨「梦想与现实」关系的《我想要做一个梦》之后,紧接着于本月底带来魔法般的第四号计画《小.大》。还记得小时候所看到的世界吗?大人不用依靠凳子可以轻松在洗手台前刷牙洗脸,可以躲在书桌底下觉得就是一个神秘的洞穴,曾几何时我们也不需要凳子辅助盥洗?书桌底下也塞不下长大后的身体。我们的视觉与看到的世界随着外在体态条件的演变,日渐转换。

一公尺试衣间。(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欢庆儿童节!3/25、4/2、4/3免费参观北美馆

儿艺中心第四号计画《小.大》以小与大的对比差异感受为出发,发展出一系列视觉、触觉与受觉上的趣味体验,透过四个命题:「艺术家变大变小」、「情感的刻度」、「移动的眼睛」与「一公尺试衣间」,展开千变万化的延伸。而本计画首度将年龄跨度向上扩展至国高中生,分别为4-6岁、7-12岁、12-18岁大小朋友们规划了一系列工作坊与导览,儿艺中心不只是小朋友的专属艺术馆所,所有保持童心的朋友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园地。

朱盈桦《娃娃屋#1》。(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陈逸坚《魔豆箱》。(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本计画的「艺术家变大变小」子题,由五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组成:陈逸坚巨大的空间雕塑作品〈魔豆箱〉将感觉、错觉、视觉印象、想像以及认知的经验交错在一起,邀请观眾进入一场无止尽的尝试与冒险;铃木贵彦〈全球商店计画〉,为小商店量身打造缩小的模型,凝聚了各种微小的宣传行动,让小商店能扩展到全世界。

铃木贵彦《全球商店计画》局部。(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石晋华行为艺术作品〈穿量计画〉把身体当作一个单位,用想像力发展出独特的测量方式;朱盈桦〈平行记忆〉以模型小人作为纪录旅行的艺术计画,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建立与城市空间的关连。〈娃娃屋#1〉则利用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等和小空间内的场景与灯光设计,混乱参与者的观看经验,创造微型剧场般的梦境感受;刘耀中作品〈开关〉则以一贯的幽默手法,让小与大来一场充满趣味的竞赛。

计画里「情感的刻度」是一块阅读与创作空间的实作空间,提供各种素材与线索,重新思考「测量」的定义。「移动的眼睛」打造一个想像力的舞台场景,大小物件的尺寸在这里被翻转,人人都可以是导演,开发属于自己的冒险故事。特别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一公尺试衣间」专属体验区,从发现自己的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开始,感受大小的变化与意义。

石晋华《穿量计画》。(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搭配3/25美术节《艺术好闺蜜》系列活动,充满巧思的《小.大》计画选在3/26(六)举办盛大开幕,当天上午由备受观眾喜爱的红鼻子剧团带来精采的开幕特别演出,下午的创作工作坊【我们家的尺】邀请大小朋友与我们一起动动手脚动动脑,四点的【亲子电影院】首部影片〈雨果的冒险〉,将为为期9天的儿童节《小.大》影展活动揭开序幕。

情感的刻度。(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参与开幕系列活动的朋友们,也可以于活动当天获得特制的《小.大》小礼物。详细的活动内容欢迎至北美馆官网上查询,活动皆为免费参加,欢迎各年龄层的朋友们在此期间来馆共襄盛举。

(中时电子报)

刘耀中《开关》。(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北美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