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炸寒单 流氓神变身观光大使

09.02.2017  10:08

元宵民俗篇6台东元宵节重头戏,炮炸寒单爷(邯郸)由来已不可考,从早期的驱邪祈福,到现在深具观光价值的传统民俗活动;流氓神蜕去歷史的外衣走入文化殿堂,变身观光大使。

炮炸寒单爷和神明遶境,传承近百年香火,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歷史意义,也见证了台东的转变。

在民间传说,寒单爷就是玄坛爷,也是管天库、善聚财的武财神赵公明,寒单爷出巡时,民眾会以鞭炮轰炸祂的身躯。

至于在台东为何会演变成为仅穿着短裤,上身赤裸,接受鞭炮轰击的「炮炸肉身寒单爷」,民间有2种说法。一是因为寒单爷生性怕寒,所以人们要以炽热的「炮火」为其驱寒,求得武财神的关爱;另一种说法是寒单爷系「流氓神」,所以要以鞭炮声震身来显示他的威风。

民间流传日据时代,台东常出现传染病,寒单爷利用元宵节出巡,除让民眾求钱财外,也帮忙民眾驱魔求福,通常在元宵节后,传染病就会获控制,可能漫天烟火遏制病菌蔓延,当时炮炸的是寒单爷的神轿。

四、五零年代,演变成为「炮炸肉身寒单爷」,由于必须肉身接受炮轰,多半是由逞凶斗勇的帮派份子和道上「大哥」扮演威猛的寒单爷接受炮轰,一方面展现自己的威风,一方面也有帮派实力较劲的意味,因此寒单爷也被称为「流氓神」。

另外,当时帮派或是「兄弟」间发生恩怨,通常会选择在炮轰寒单爷活动上作一了断。被轰炸最久的个人或是帮派,即是对的一方,也自然而然成为「大哥」。

因此扮演寒单爷的兄弟会以红布遮脸,仅露出双眼,避免事后遭警方追缉。不过在民国1986、1987年后,政府实施「一清扫黑」,这些扮演肉身寒单爷「大哥」陆续入狱,台东炮炸寒单爷被迫暂停。

4年后,台东县议会强烈抨击警方将「寒单爷和流氓化为等号」,于是再度恢復炮炸肉身寒单爷;不过,炮轰寒单爷也由「地方角头」和「帮派」的实力较劲转变成为地方经济状况的指标。

1990零年后,炮轰寒单爷变成商家比热闹的活动,有商家会大手笔的花了新台币1、20万元在自家商店前炮轰寒单爷,展现过去一年的业绩状况,炸的越多,表示去年赚的钱越多,成为台东过去一年的经济指标。

后来,炮炸寒单爷(邯郸)被列为观光局推展的民俗观光,和「北天灯、南蜂炮」齐名。

民国95年,当时的台东县政府文化局长陈怜燕更进一步将炮炸寒单爷申请登录无形文化资產。流氓神脱去了流氓的外衣,迈步走入文化殿堂。

另一重头戏,神明遶境,在台东也超过1甲子,由当初单纯的神明游行,演变「军民同欢」的爱国花车活动,又因「匪谍案」回到当初单纯的庙宇游行;演变至今,成为观光嘉年华会。

民国22年台东唯一由政府兴建的「官庙」–天后宫乔迁落成典礼,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于是举办天后宫妈祖遶境活动,后来延续每年的元宵节,天后宫都会举办神明遶境祈福。

民国43年国军徵用天后宫当「教养院」安置伤兵,因此停办妈祖游行活动。

改由海山寺接手,当时正逢政府「整军备战」时期,因此将游行定调为「军民同欢」,改为花车游行,军人、营区、驻守在台东的中央单位、地方政府机关都有装置华丽的花车游行,营造普天同庆的喜洋洋气氛。

民国68年爆发「吴泰安和余登发」匪谍案,吴泰安曾经在海山寺摆摊算命,海山寺卷入匪谍案;当时地方认为「佛门乃清静之地」,海山寺于是「封山」内修,将负责花车游行的活动交回天后宫。

为了淡化「政治色彩」,天后宫重新主办游行遶境活动后,邀请台东县内庙宇共襄盛举,花车也改为「神明阵头」,以宗教挂帅,台东市民则沿街摆桌焚香参拜,阵头一到,店家就会包大红包,鞭炮声不绝而耳,热闹至清晨,热闹的程度反映了当时经济状况。

民国91年台东县政府成立旅游局,炮炸寒单爷和神明遶境导入「观光產业」,给予辅导但不介入;但因为是民间自发性活动,在管理上缺乏公权力,发生阵头顺序抽籤造假和打架滋事的负面形象。

去年天后宫宣布停办今年神明遶境,引起地方错愕,最后在台东市长张国洲、议长饶庆铃、副议长陈宏宗、议员陈志峰等人努力下,今年得以继续举办。

台东炮炸寒单爷、神明遶境活动,超过一甲子,每个时代的作为,反映了当时的台东社会环境,走过台东经济、宗教璀璨的一页,也见证了台湾政治演变的过程。1060209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