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2014全球示威影响力有限

26.12.2014  18:36

2014年各地出现规模不一,各种形式的抗争,「今日美国报」分析指出,今年的全球示威影响力难与歷史经验相较,专家则认为社群媒体效应被人们夸大。

全球各地年轻世代与不满社会现状的人们接连发起示威,反对贪污、不满现状、争取人权民主等主题,要求实践社会与政治正义。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报导,乌克兰、墨西哥、委内瑞拉、保加利亚、泰国、香港和美国等地,今年都出现各种主题的抗议,不过由歷史上示威影响设下的标准来看,2014年的民间运动成果有限。

1968年美国示威者在芝加哥举行的民主党代表大会聚集,掀起全美反越战风潮与民权运动,巴黎也出现大规模学生示威,捷克布拉格之春遭前苏联铁血镇压。

1989年两德大规模示威,推倒柏林围墙,苏联共產政权垮台,东欧国家纷纷独立;同年「苏东波」扫到北京,天安门事件遭中共枪杆子武力对付,但事件震惊中南海。

报导认为,2014年的全球示威行动难与上述运动成效相较,也难及2011年阿拉伯之春与占领华尔街的影响力。

歷史学者史特恩斯(Peter Stearns)表示,2014年的群眾运动看来稍纵即逝,示威之间未有明显关连。

研究全球革命运动的德州大学歷史学者苏里(Jeremi Suri)认为,今年全球抗议未有整体性,不是一体的行动,1968与1989年示威有重大主题,不是零星的街头运动。

报导指出,占领华尔街运动如今无疾而终,阿拉伯之春成了阿拉伯的冬天,乌克兰政府陷入僵局,香港的「雨伞革命」未见官方让步,美国的种族问题示威,司法体系如未起诉,也难说抗议有任何结果。

2014的全球示威皆运用社群媒体,运动未有领导者即快速动员集结。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者阿内生(Eric Arnesen)认为,有时人们太过相信手机应用程式具有的革命效能,或将示威人士名人化,对抗议者的毅力、实践目标的计画缺乏瞭解。10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