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则勋:台湾“反课纲”中的双输谈判

11.08.2015  15:11

  若不是台风来袭,学生顺势退场,恐怕台“教育部”和高中学生在课纲议题上的僵持仍无解。毕竟,从日前“教育部长”吴思华和学生代表在谈判的过程中可清楚发现,双方皆无像样谈判策略,各说各话,又无法建立互信,几乎不可能有建设性的共识。

  首先,以学生来说,即便之前的集结动员已对当局形成压力,媒体聚焦报道,可顺势膨胀其谈判权力,形成“以小搏大”的格局。但是和吴思华对谈时,只坚持一种要求,缺少其他可能方案或可交换选项,回旋空间及可信度当然有限。特别是吴思华已经提出尊重学校或老师选书权等四项方案,一定程度释出诚意、增加回旋弹性及创造共识可能,可惜的是学生团体并未认真讨论,所以在诉求无法达成时,只能透过呛声及离席等“黑脸战术”拉高冲突,却无“白脸回旋”创造续谈可能等战术搭配,这样的谈判其实意义不大。

  有人声称“真的是死撑到现在”,虽透露哀兵讯息,或想争取舆论支持,但却会让“政府”明了他们快撑不下去了。当局已知你快到临界点了,当然是以拖待变,这或许也是马英九等当局高层一直避不出面的原因。

  当然,吴思华在协商过程中也有可议之处。如果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他或许应考虑针对学生坚持部分进行议题切割交换。如先抽离最难接受的争议,“教育部”先行让步,突显诚意,其他争议较低者则施行,同时让学生交换同意“教长”所提四项方案的任何一项或两项。若能如此,至少可建立初步共识,双方也可互保战果,也能创造继续谈下去的可能。

  谈判应是共同解决彼此争议的竞合过程,若只能突显竞争面向,最后可能两败俱伤、社会更形割裂。唯有多营造合作可能,各方形成共识空间才大,双方有台阶下,结果才可预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台风过境终结社会的抗争冲突。(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中国文化大学广告教授钮则勋)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