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劝中国放弃研制高超音速武器
按照美国媒体说法,中国新型高超音速武器已经进行了6次试验,并且大多成功。似乎该计画正快速进展,可能于5年内就能部署。中国研制高超音速武器的消息,是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于2014年1月14日首先披露,在隔天,中国国防部表明确实有相关测试。此后该网站报导多次后续的成功消息,似乎认定中国已逐步掌握此种技术,并即将量產。但是实际情况,恐怕不如外界预测的乐观。
目前人类对高超音速高空飞行遇到的复杂气流分析与预测,以及超高空域和高马赫数的飞行控制还所知甚少,至少需要大量的高速风洞试验、电脑模拟,与更多的实际飞行测试,技术难度和研制风险都很大。
主要的问题在三个瓶颈:超高速状态气动如何控制、材料耐高温的能力和,如何克服黑障区现象。
以美国HTV-2 「猎音2型超高速载具」为例,其飞行速度要经歷从22倍音速进入太空,以16倍音速以上速度开始滑翔,最后减速到4倍音速的过程;飞行高度也从60公里左右开始,最后降低到20~30公里,飞行距离高达5500公里,HTV-2项目经理曾经很无奈地说:「我们知道如何将飞行器送入近太空,也知道如何再入大气层进行高超音速飞行,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在高超音速飞行下进行气动控制。」相关科学家形容为「开着秒速5.8公里的赛车避开赛道上坑洞」,表示其中的难度。
最后,由于物体自超高空坠落时,会因与大气分子摩擦產生电离化效应,造成任何电讯都无法传播,这种现象叫黑障Blackout zone,所以即使上述的气动力和材料都能克服,但是在黑障现象时,任何的导引都无效,所以超高速载具在返回阶段时注定将无法导控,几秒钟的过程可能都会有极大的偏差。
因此,俄罗斯评论家认为,与其投入大量资金在不确定的科技,不如在已熟悉的领域继续精进会更有意义。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