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赴台首演 李敖之子愿父亲“受到鼓舞”
中新社 台北11月7日电 题:《北京法源寺》赴台首演 李敖之子愿父亲“受到鼓舞”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刘舒凌
对于改编自父亲小说《北京法源寺》的同名舞台剧首次在台湾上演,李敖之子李戡7日评价,父亲想在小说中表达的内容,舞台剧都有所传达,相信台湾观众会感到亲切。
图为《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慈禧太后的扮演者奚美娟(中)、《还珠格格》中尔康的扮演者周杰(右一)等《北京法源寺》剧组演员的合影。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摄当日,《北京法源寺》剧组在台北举行记者会,为8日、9日的3场演出“暖身”。会后李戡在采访室与主创演员合影,接受了 中新社 记者访问。
首次出版于1991年的《北京法源寺》是李敖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法源寺为背景,讲述自1898年戊戌变法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革命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
同名舞台剧经由大陆知名导演田沁鑫数年改编、执导,2015年至今已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48场。田沁鑫曾说,重温历史,可以惠及当下。《北京法源寺》是不得不排的戏。
“话剧确实很震撼,舞台效果跟看书完全不一样。”在北京生活学习多年、言谈间已带些许北方口音的李戡,两年前已先睹为快。
他说,父亲在小说中着重于谭嗣同这个角色;舞台剧前半段各个人物的戏份还比较均衡,到后半段谭嗣同这个人物就被逐渐凸显出来。小说和舞台剧最大的差别在于表现形式,小说里的对话以两人为主,舞台剧“将人物混在一起”,变成多人对话的形式。
李戡注意到,话剧虽以北方口音为主,但其中很多桥段模仿了梁启超等人南方用语,对台湾观众来讲也会感到亲切。
今年3月,李敖通过社交媒体透露,他已被诊断出患脑干恶性肿瘤,并称“寿命只剩三年”,经纪人不久后公开其“向世界告别”的亲笔信。8月李戡过生日之际,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父亲照片,父子比出胜利手势,当时李敖身着病服、鼻子上插着胃管。
据介绍,《北京法源寺》主演奚美娟、周杰此次来台后,已代表剧组同仁前往探望李敖。记者会上,演员张岩提到,本希望借由话剧台湾首演,看到李敖和田沁鑫的会面,但很遗憾二人皆因身体原因不能到现场,“大家都在说,我们来晚了,应该去年就来”。
该戏监制之一、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罗大军说,虽然李敖、田沁鑫不能到场,剧组在立冬之际仍感受到宝岛的温暖。观剧可对历史文化进行反思,希望通过演出加强两岸文化界的沟通。
周杰曾在12年前到访台湾。他表示,印象中,许多观众对历史题材充满兴趣。多年后带着作品再次来台,期待更多观众能前来观看演出,也希望为李敖先生带来祝福。
6日晚,李戡参加《北京法源寺》剧组欢迎会后,于微信朋友圈写道:“时光飞逝,两年前爸爸还健康,我在北京因《北京法源寺》与这些了不起的话剧演员结缘。两年后,爸爸生大病。他们在这个时候到台湾演出,对我们的意义十分重大。看在眼里,真有说不出的感动。但愿爸爸能受到鼓舞,恢复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