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文资会决议 三井仓库暂时移置
歷史建筑三井仓库保存案争议不休,今天进行第4次文资审议,各方论战无共识,主委邓家基最后裁示,以多数决议三井仓库「暂时移置」,并承诺后续文资保护和努力交通减量优化。
台北市文化资產审议委员会歷经3次审查、1次公听会仍未有结论,下午再度举行会议讨论,并针对第2案(北市府主张、迁移三井仓库)以及文资团体所提的第11案(现地保存)进行询答及讨论,但多方难达共识,会议时间长达3.5小时。
北市府的迁移方案是将三井仓库东移51公尺,忠孝西路双向由北门北侧通过,让北门跟南侧歷史建物、人行道路得以串联;民团提议则是类似维持现状,北门依然被围在车道中。
北市都发局说明,配合北市西区门户计画及打造北门广场,已拆除忠孝桥引道并规划调整忠孝西路双向将有四线道车道,且国光客运也将迁移,未来还将纳入台北火车站附近的C1、D1,增加周围人行空间。
文资委员郭琼莹会中表示,现在讨论都变成以交通为主,都市发展歷程的歷史纹理被切割得片片断断,希望有个机制可以重新思考及再现台北城的纹理;刘淑英认为,非仅三井案受到大量交通衝击,减量问题难以避免,可透过分流机制疏导。
委员黄英霓则说,应多做各方讨论,若「最后没步,再来谈迁移」;米復国建议,讨论难有共识,是否可先设限10年期间,并以民团案优先,之后若交通仍无法减量,再改成北市府迁移案。
民间团体代表指出,可趁此机会将交通用量问题做一次讨论,但仍希望回归到文资重要性来作考量。
交通局说,若将此区8线道减少东往西方向1个车道,车流将会堵塞到中山南路上;若减少进城方向1个车道,则会回堵塞到忠孝桥上。此交通系统属台一线,短期内要减量有困难,且塞车延滞造成的社会成本很大。
另外,自忠孝桥引道拆除后,此区交通事故增加不少,建议未来交通动线必须简化、车道数量要维持且车道宽度不能改变。
交通局指出,评估过大眾运输要达80%目标需等到2050年,要在10年内减量做不到,困难度过高;此外,规划临时路型也无法达到保护歷史建筑目的。
邓家基原本裁示,拟以多数决议接受第2案。
不过,委员张崑振认为,线道减少无关文资是否该迁移,现有方案仍有许多疑问,决定第2案非常不妥;薛琴也说,文资委员无交通专业,不应决定选择何案,认同文资保存价值,同意暂时移置保存,但北市府应积极推动交通优化,改善后应原地重建。
邓家基说,台北市长柯文哲很关切此议题,也指示要尽力说明但不干预及尊重委员会意见,并承诺他和北市府会绝对负责,包括认同后续文资保护、持续努力未来交通优化,最后以多数决议三井仓库「暂时移置」。
同时,尊重三井仓库在民国101年登录为歷史建筑时的附带决议,即需配合北门意象、周边古蹟群、都市发展及交通规划,研议最适合的保存模式。1050520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