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台北生活 文化界高喊北市房价高
台北市都发局长林洲民今天进行「台北城市生活家」演说,并指社子岛开发容积应合宜。另外,知名文化界人士刘克襄、张铁志及舒国治等人也都聚焦北市高房价、买不起房等题。
林洲民下午在学学文创主讲「台北城市生活家」论坛,包括文化与社会观察家刘克襄和张铁志、作家舒国治、小说家李维菁共同与谈。
林洲民表示,社子岛禁建46年,这叫做比行政怠惰还行政怠惰,若禁建46年为何还要居民缴税?所以现在推动开发难上加难,报载居民希望社子岛开发案容积更高,那投机房地產者恐成最大获利者,因此真正要照顾在地居民,容积应合宜,政策推动有其基准。
另外,他坦承,自己有件事还没跟台北市长柯文哲说,且要偷偷做,公宅除附设育婴、托老社福外,也要有个卖旧家具店或跳蚤市场;另外,北市兴建公宅等同新增46个社区中心,那为何不能有46个Live house。
刘克襄则说,自己离开台北就是因为房价太高,但若有一天房价降低,他就会回来,现在住在新北市的他,每两、三周仍会回台北一趟,因为这里就是「家」,透过目前推动的「手作步道」志工活动,学到大都会和景观美学。
张铁志也提到,自己过去几年收入都不错,从小生活在捷运永春站附近,但也买不起台北房子,并举自己居住过的美国纽约和香港两个城市为例说明,逐年增高的房价让城市文化可能性变少,台北应保存老文物,增加文化多元性。
就连资深台北人舒国治也表示,生在台北,也住了50几年,但仍是租房没买房,而许多收入不到30K(新台币3万元)的年轻人仍要留在台北,是因为习惯,但若将来连租屋都越来越难,是否应思考谁才应留在此?
李维菁谈到,自己弟弟就是因为北市房价高,就毅然决然到台中购屋、工作,若住宅正义能够实现,留在台北可能也会有个愉快中年和晚年,并建议将单身居住者的需求设计加入公宅,包括警报系统和保全设施等。1050305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