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吹起企业出走风:企业被妖魔化 投资环境崩坏
(资料图片)
台湾大企业最近吹起“出走风”。继台积电传出赴美投资后,义联集团又被证实将砸500亿新台币赴美兴建电炉厂。这是对环境敏感的台湾商人用脚投票。因为他们坐困愁城,困扰他们的,不仅有台湾电力和人力不足的隐患,还有民进党当局经年不改的反商仇富路线。
反商尾大不掉
义联集团创办人林义守日前证实将赴美建厂。对此,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在《商业周刊》专栏撰文指出,连义联这种“非常本土”的企业都想走出去,说明台湾投资环境实在太恶劣。
在此之前,有半导体界“台湾之光”的台积电曾传出赴美投资风声。台当局听闻消息后,使出“洪荒之力”苦苦挽留,才算暂时稳住了这个全球排名第一的晶圆代工企业。
台积电之所以扬言出走,主要是怕两件事,一是缺电,一是缺人。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日前表示,台积电的晶圆流水线必须24小时运转,停电一秒钟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而民进党当局主导的两大政策“无核家园”和“一例一休”,恰是大企业的梦魇——前者会造成缺电,后者会造成缺人。尤其对台积电这种需要24小时用人的半导体企业,人力成本更将因加班费倍增而飙升。
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当然想要经济好,不然就不会大动作挽留台积电。然则,为什么非得推行这些让企业十分难受的政策呢?这是因为,民进党是选举型政党,几十年来用惯了反商仇富的选举策略,执政时就算意识到这一路线对经济不利,也已是尾大不掉,转不过这巨大的“发夹弯”了。
企业被妖魔化
上次“大选”,民进党主打的是“马英九与财团及中国一起压迫台湾人接受‘九二共识’”。在这里,国民党是大财团的代理人,大财团成了国民党的帮凶,资本俨然成了“恶”的代名词。
而民进党的选战利器“反核”,同样是把大企业和国民党绑在一起,放在升斗小民的对立面。各种“反核”宣传暗示,大企业为了赚钱才需要核电,而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核电的好处,只会受到核污染威胁。
在民进党的操作下,“无核”就意味着“爱台湾”、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温情的人文关怀。但实际情况是,台湾生态绿能几乎已达瓶颈,“无核”一定会导致缺电,发展火电则污染更大,恶果要全体民众一起承受。
民进党选前再度逼停了台湾第四核电厂,并承诺一定不会缺电。但去年夏天特别热,民进党刚刚上台就迎来了缺电危机,当局官员甚至提出了让民众去图书馆吹冷气、夏天重启“核一”电站以及“用意志发电”等奇怪的建议。
“一例一休”同样是民进党用来讨好劳工阶层的选举武器。民进党承诺该政策将增加民众休假和加班费,但在实施时却为了安抚企业主而砍掉了劳工7天法定假期,结果是劳资双双受害,台湾竞争力也受损,谁都不满意。
投资环境崩坏
民进党的“无核”、“增加休假”,卖的都是叶公好龙式的伪人文关怀,不切合台湾实际,只适合骗选票。在野时提出“看起来很美”的政策,执政时实施起来却弊病百出,成了民进党无法摆脱的行为模式。
民进党的反商还有不少表现,比如在野时鼓动环保团体抗议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其两岸政策。大陆是台湾最好的市场和生产腹地,台湾很多产业需要陆资和陆客,但民进党一意孤行疏远大陆,宁可要企业去东南亚讨生活,反商已经到了不顾经济规律的地步。
马来西亚上周宣布与大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合作,要联手在马打造中国以外第一个“数字自由贸易区”。岛内业界为之叹息:“原本台湾才应享有这个荣耀,然而如今都成为泡影。”
民进党的反商仇富,是由其生存策略决定的,其核心思路就是煽动一群人对抗另一群人再从中渔利。民进党将自己塑造成草根、本土和自由主义的代表,煽动“本省人”恨“外省人”,平民恨权贵,穷人恨资本家,台湾人恨大陆人,让不同阵营杀成一团,自己则化身一方领袖。
这种思路,当然无法用于建设。这也是为什么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会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变成“吊车尾”的深层原因之一。只要民进党的“个性”不变,反商仇富的路线就不会变,台湾投资环境日渐崩坏也就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