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台独师生”为何强调慰安妇自愿

12.08.2015  10:46

  “台独”学者主导的反课纲“历史教科书争议”,正如“太阳花运动”一般闹出了一些声势,他们特别强调,日本在台湾不是“殖民”统治,而是政府“治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否认慰安妇属被迫,而坚持有人是自愿。这一令人难以容忍的立场为什么“台独师生”会如此坚持、如此理直气壮呢?这绝对不是仅凭“亲日”两个字能说清楚的。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女性主义者为了刺激平等意识,在胸前T恤上印着:“如果你被强暴,就享受吧(If you get raped, enjoy it。)”!希望以此拉平自己与强奸犯在意识上的平等地位。虽然惊世骇俗,引发卫道者挞伐,但指出了诠释与虚拟是一种意志力的来源。

  当下一些“台独师生”对历史的诠释,就是在尝试这种反转历史的意志。国民党的教科书版本试图恢复日本在台殖民的纪录,而一些“台独师生”所鼓吹的“新史观”,则是力图透过虚拟,恢复“台湾人在历史上从未沦为殖民”的历史意志。这是整个教科书争议的方向所在,而在对慰安妇是否被迫的问题上最为凸显。

  他们的逻辑是,慰安妇如果都是被迫的,就表示台湾人在历史上是被压迫的。如果要消弭台湾人被压迫的意识,就要像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女性主义者那样,建立一套“慰安妇自愿”的诠释。这才有“台独师生”越俎代庖,称慰安妇起码赚到一点钱。

  自愿慰安,最终目的是强调台湾人曾有意识地在二战中选边,并非身为殖民地人遭到裹挟而不情愿地卷入。所以,他们提出战争中台湾曾遭美军轰炸,通过恢复台湾在战争中作为被攻击对象,从而取得“历史主体性”,超越台湾曾是殖民地的历史观。

  日本人承认二战前在台湾施行的是殖民统治,中国人对这一历史界定愤怒但没有异议,可如果“台独”接受这样的被殖民史观,那么他们所谓的“台湾的能动性”在哪?“主体”意识如何营造?现在“台独师生”有意无意间所采用的,正是当年美国女性主义的诠释方法,强调“台湾人向来拥有选择的能力与主动性”。他们认为,一旦恢复了历史“主体意识”,才能宣称,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始终活跃地存在,进而确认1996年首次“大选”是受压迫的“主体意识”的展现。

  可见,“台独师生”看似享受日本殖民,但企图借“自愿慰安”,在殖民史观上实现自己的“突破”。当日本人强调慰安妇是自愿时,是从慰安妇个人位置出发;而“台独师生”所向往的,不是慰安妇个人主体,而是要通过强调“自愿慰安”,表明日本在精神上无法殖民台湾。否认自愿慰安的话,就等于摧毁台湾作为“主体”,这会引发“台独师生”莫名恐惧,他们的激烈反应是出自“集体求生”意志的想象。

  在中日史观中没有争议或被边缘的议题上,如今在台湾演变成一场抗议闹剧,而且在“台独师生”看来,过程似乎比内容更重要,所以也变得愈疯狂,愈违反常识。(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