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慈济卷入争议风暴 舆论吁慈善透明化
台湾著名宗教慈善团体慈济3月17日举行记者会,针对其美国总会是否涉及军火交易作说明。慈济素来形象良好,但自上月底台北市长柯文哲开声质疑以来,慈济便陷入一连串争议。
被指“台湾地主”
柯文哲上月接受媒体访问时,感叹慈济花一大笔钱买保护区的土地,“要改成开发,奇怪耶”!玄奘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释昭慧随即反击柯“口吐狂言,羞辱慈济”,结果引来舆论对慈济“群起而攻”。
包括学者、环保人士、媒体人在内的意见领袖很快挖出了慈济诸多运作机密。批评者称,慈济俨然已成为“台湾地主”,在台湾各地拥有大批信徒捐赠或购买的土地,据传仅在台北市与新北市就拥地近180万平方米。
批评者指出,慈济是私法人机构,不具备购买农牧用地的资格,而慈济长期用人头户买地开发。慈济计划在台北内湖区兴建园区,遭到柯文哲质疑规避环评。释昭慧一度强硬反击,但在岛内媒体铺天盖地的轰炸下,慈济于16日宣布撤回内湖开发案。
舆论批评慈济财务不透明。媒体指出,慈济每年收到的善款以百亿新台币计,但慈济网站上的财务说明仅有数页。与国际通用的规范,或者类似规模的上市公司相较,慈济财务的透明度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有台湾媒体人爆料,慈济美国总会的基金,投资了石油公司、沃尔玛、波音公司、烟草公司等,虽然并不违法,但这些公司有“环保大敌”,有“血汗工厂”,还有军火商,社会观感不佳。
慈济在17日的记者会上澄清,美国总会财务独立运作,当地募集善款当地使用,而非台湾本会提供。前一天,慈济表示将公开财务流向,捐款会员本周五起,可上网查询3年内个人捐款流向,非会员也可凭捐款收据上网查看征信结果;下周三起,分阶段公开各项目财务更新版、四大志业基金会收支状况。
舆论呼吁慈善透明化
1966年,证严法师创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其总部设于台湾花莲,早期工作主要是募款及济贫,后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事业领域扩大到“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
在两岸和国际的许多灾难现场,人们都可以看到慈济志工的身影。慈济不但发展出一整套成熟的救灾援助体系,更以其宗教和人文色彩,别具抚慰人心的力量。不过,在慈济规模日益庞大之际,一些隐藏的问题开始显露。
《中国时报》评论文章认为,慈济事件让社会大众体会到,一向具有高度道德形象的宗教团体,在土地开发、事业经营乃至捐款收受的领域,存在“透明化”的问题。相信出家人不打诳语,不会欺瞒,但是在现代社会,“透明化”是信任与永续的基础。以出家人的正信,加上领先国际的透明运作,台湾的宗教与公益团体才能够继续引领风骚。
民进党“立委”蔡煌琅17日在“立法院”质询时说,慈济是台湾之光、台湾良心,当局不该坐视社会和慈济对立。“行政院长”毛治国答询强调,慈济是台湾的资产,当局已在检讨修正相关法令,从法的角度协助。(本报台北3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