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智造”飞越海峡 分享大陆制造业“蛋糕”
中新社 泉州3月29日电 题:台湾“智造”飞越海峡 分享大陆制造业“蛋糕”
中新社 记者 孙虹
“小安,跳个舞!”29日,在福建南安举行的海峡两岸(闽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人才项目合作对接会现场,来自台湾的机器人研发厂商代表潘永钦唤着机器人的名字,正向前来咨询的客商展示一身“本领”。
红白配色的“小安”外型时尚,听到指令,它随着音乐开始轻轻地摆动。“小安是我一路背着从台湾‘飞’到大陆来的。”潘永钦笑着说,“小安”能够用语音控制,能行走,还兼具手机通话、上网互动学习等功能,希望借这次对接让更多有需求的大陆厂商了解“小安”。
“小安于2015年研发成功,今年开始量产,工厂就设在大陆,主要面向大陆市场。”对接会开始不久,潘永钦就接到了一个现场订单。“对方订购了两台机器人,4月15日交货,到时我还会派技术人员过来详细讲解。”
当天,除了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来自台湾的48家对接机构共带来113个项目与70多家泉州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现场洽谈与对接。
伴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两岸合作浪潮,越来越多台湾智能制造厂家将目光聚焦大陆市场。其中,2016年底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泉州颇具吸引力。
3月28日,泉州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提出基本建成链接台湾海峡、服务“一带一路”的先进制造业强市,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转型升级提供地方样板。
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展示机械手的运行视频,一边与泉州纺织企业主畅谈,台商郑顺元显得特别忙碌。作为公司智能化事业推进部副部长,他把此次对接当做对泉州乃至福建智能制造产业的一次“试水”之旅。
“我们都知道大陆市场很大,但仍然缺乏了解。”郑顺元说,通过和大陆企业面对面的交流谈话,才能更客观了解当地的需求情况,也能更好地把台湾成功的经验分享过来。
近年来,从技术研发到推广应用,从产业培育到平台建设、政策保障,泉州智能制造的脚步不断加快。在他看来,泉州是制造业大市,与台湾渊源很深,两地的合作已有“地利”“人和”,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的进程推进,又迎来了“天时”。
“目前,泉州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多面临着品质改善和人力减免的迫切形势。”郑顺元告诉记者,“回台湾后我们会汇总此次会上搜集到的信息和需求,制定一个详细的发展计划,更好地与泉州制造企业对接,促成合作。”
“经过前期洽谈,本次活动已有75个两岸人才项目达成了对接合作意向。”中共南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连赞说,“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会能够真正架起两岸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企业、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成更多项目落地,吸引更多台湾高端人才到大陆寻求发展机会,创新创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