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经济将是检验的第一道门槛
台湾《经济日报》28日社论报道,20年来,台湾经济迟滞不前,贫富悬殊日渐严峻,实质薪资不进反退;大环境的变化固然影响甚大,但主宰公权力、掌握公共资源者未能盱衡时势、随机应变,为台湾创造最佳机会,令人才物资等宝贵资源发挥最大功用,坐令机会化为危机,实难辞其咎。
社论说,台湾的民主制度,行政、司法各司其职,但相互制衡之道并未娴熟;执政党与在野党为争取选民支持,未良性互动,反而动辄进行你死我活、相互毁灭的恶斗,固为施政失能、经济沉沦之重要因素;但领导者的施政,对团队之领导、分工合作均毫无章法,厥为其关键要素。之所以如此,台湾的选举制度设计不良,必须承担最大的责任。
姑不论20年来各方摩拳擦掌、竭尽所能的选举制度是否达到选贤与能的宗旨;至少我们可以说,台湾的各式公职选举,几乎皆未要求候选人对所争夺职位的专业与能力需有起码的认知。曾有5市地方首长不加隐讳地坦承,在他胜选之前,根本不知道他要担当哪些任务、具备哪些条件。见此剖白,我们才恍然大悟,20年来台湾不治,岂是偶然。
往者已不可追,但来者犹可谏。在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确定出线后,两大政党由两位女士角逐大位之势已定;要论孰胜孰败,现在尚言之过早。不过也正因为时尚早,我们或许还来得及从过往的教训中,汲取若干不致重蹈覆辙的智慧。举其荦荦大者:首先,经济现为台湾生存的命脉、与对岸抗衡的筹码;而马当局7年来最为人诟病者,也正是经济的沉痾难治、前景黯淡;对千万庶民而言,其事业、生活亦全寄托于经济之荣枯;因此任一认真求取大位者,必须利用仅余的7个月,切中而周延地提出振兴台湾经济的策略、方针及具体作为,让选民检视。
既然这与台湾人民祸福相系,每位选民,不论其政治意向如何,都须认真而严格地一一加以检验,抛开意识型态、个人好恶、魅力风格,以此做为制定其是否适格作为掌舵者的第一道门槛。然而个别选民或不具备充分专业,或为生活事业奔忙无暇于此,则每位具备适当专业的学者专家都应抛却逃避苟且的心态,义不容辞地禀其良知善加针砭臧否,为一般大众进行初步的解析整理归纳,成为深入浅出但又不失其原义的“懒人包”;庶几明年1月投票时,每位选民都自知其选择代表的政策及可能后果。而各类媒体,不论是平面或电子媒体,既为民众接收讯息的第一线,其责任尤为重大。惜乎若干媒体早已自设立场,永远偏向一边,形成严重的误导,误人自误。我们仍然期望着以“第四权”自诩的众多媒体人士,深知兹事体大,而捐弃一切个人好恶利害,为台湾长治久安、斯民安居乐业尽一分心力。
其次,两位候选人其专业自有局限,经验更非全面,不论提出何种政策,皆须仰赖一精心拔擢、卧虎藏龙的团队,代为擘画策略,研拟方政,构思具体做为。自其团队的组成结构,各个成员的专业与人格,团队内部的分工合作与领导统驭,亦可概见此人未来进行整体作战、团队行动的品质与效能;此皆过去惨痛的教训斑斑血泪给我们的启发。各党候选人必须在所余7个月内尽快完成编组展开实战训练;一方面公开透明供社会大众检视评比;一方面将此团队所完成的经济政策、两岸政策、教育政策等重要成果清晰揭露,作为评断其中各个成员、相关团队及其领导统驭成效的凭藉。
在漫天飞舞的传单、广告,四处流窜的蜚语流言铺天盖地弥漫整个台湾社会之前,且让我们先以冷静的脑与雪亮的眼,认真检视攸关台湾民众祸福安危的这些根本要件,庶几台湾经济社会由我们手中那一票确立光明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