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铁皮屋与鸽社搬进威尼斯

26.05.2016  12:47
文化部许秋煌次长(后右四)、国美馆萧宗煌馆长(后右三)与「臺湾再制-常民构筑」团队于普里奇欧尼宫展场合影。(文化部提供) 第15届建筑双年展台湾馆于威尼斯时间5月25日开幕。(文化部提供)

第15届建筑双年展台湾馆于威尼斯时间5月25日开幕,策展团队国立交通大学跨领域设计团队长期观察台湾常民建筑,呼应大会总策展人Alejandro Aravena提出之主题「前线报导(Reporting from the Front)」,提出了台湾观点,包括从企业界开始创新研发材料、素人建筑师因地制宜、因应气候挑战、全球环境变迁之下,台湾常民的因应之道。

策展人曾成德、庄熙平、曾玮、曾圣凯提出「台湾再制 Re:Made in Taiwan」策展概念,曾成德表示台湾由早期劳力密集的制造业,进入到高度知识密集產业,从建筑材料,台湾研发出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制浆造纸技术(nPulp),这种技术将大量原本农业废弃物转化成创新素材,而展馆内另一大亮点则是未来有机会取代LED技术的电子纸,电子纸对环境更友善、更省电节能,除此之外更有台湾独家研发的触媒塑胶纱网,可吸附PM2.5悬浮微粒,使用材料则为回收塑胶,未来在市场上也具有相当发展潜力。

「台湾常见的铁皮屋、鸽舍、木栅栏,往往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素材,但经过常民生活智慧经验累积,其实已经呈现出特有的台湾特色。」策展人曾成德指出,过去的建筑设计,大多以明星建筑或地标建筑作为城市的代表,却无法代表臺湾当代建筑的真实特色及人们实际的生活,这些与人民生活并存共生的日常建筑,来自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多使用轻巧、简单、快速、普及的在地材料与回收材料,展馆中可以清楚看到自制屋舍、废弃货柜活化运用、报纸屋、发展民居雨水回收系统、运用废弃材料重新打造居住空间,显示常民的生活智慧。素人建筑师们面对种种挑战,努力凭藉自身的观察及经验,让建筑设计在地化。

文化部次长许秋煌在开幕现场表示,台湾从2000年开始即加入威尼斯建筑展行列,迄今已经迈入第九回,台湾馆臺湾馆除呈现属于臺湾的当代建筑文化脉络,亦见证了臺湾的建筑论述。国美馆馆长萧宗煌亦特别感谢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及威尼斯艺术家协会主席Daniel Bernachia及普里奇欧尼宫负责人Salvatore Lo Giudice提供台湾普宫场地,使台湾建筑与艺术在此盛会与全世界交流对话。

台湾馆于5月25日开幕并举办国际论坛,邀请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总监Eva Franch到场与谈,她说基层民眾才是真正的生活实践者,她曾受邀造访台湾,她指出台湾馆展现出常民建筑的生命韧性,兼顾环保与生活机能,完整呼应大会主题。台湾馆也即将在威尼斯时间5月27日,有一场精彩的亚洲建筑论坛,邀请新加坡、香港、中央美院等人,讨论新世代的亚洲建筑风貌与建筑常民生活。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