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基隆煤矿兴衰史 福基老矿长忆旧梦
24.09.2017 23:43
本文来源: 中时电子报
基隆煤矿已有300年歷史,直到日据时期更出现挖矿的「淘金潮」,煤矿的价值从此备受人们关注,而曾经座落在七堵区的「福基煤矿」,一时也成为基隆最着名的矿坑,但自从封场之后,已逐渐受世人淡忘。基隆市人文生态发展协会邀请了福基的末代矿长叶福田,24日在矿区举办「黄昏人文回顾会」,带人们重回当年盛况。
福基煤矿坑原名「復基煤矿」,于1948年开坑后,成为当时国民政府所管辖的矿业,到了1958年与民股合资,并与八堵的中台煤矿合併,才改名为福基煤矿,且每年產量高达15000公吨,成为当时全台前5大煤矿区,但随着矿业逐渐没落,福基也在1988年封场,如今成了杂草丛生的废墟。
「当时矿场每天的採矿人数多达2000人,非常繁荣!」叶福田回忆,当初矿场每天24小时不打烊,吸引了全台各地的矿工争相前往,有的还远从嘉义及花东而来,大家都拚了命的挖矿工作,矿区都有设公共澡堂及工寮还有锅炉室,几乎每天都泡在矿坑里。
现年87岁的叶福田,自1966年开始进入矿场,最后成为福基的末代矿长,追忆起当年矿场的没落,他面露哀戚地说:「因为开採成本高,加上矿灾频传,太过于危险,所以才封场。」
叶福田表示,每天近矿坑都是在向死神挑战,1983年曾经有5名矿工中毒,1985年也死了2人,他都有亲身参与抢救,大家都是用命在打拼。
基隆市人文生态发展协会发起人韩世昱表示,叶福田他们那一代的基隆人,为当年的台湾经济奉献了相当大的心血,福基是目前基隆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矿区,市府应该加强重视并规画,不要让这么有文化价值的地方遗忘在歷史的洪流中。
(中时)
本文来源: 中时电子报
24.09.2017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