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国民党“内造化”成败的五个关键

02.02.2015  15:43

  台湾《联合报》2日社论指出:朱立伦接任国民党主席后,对国民党未来的发展有几项重大宣示。其中最至关紧要者,其一是提出“修宪”朝“内阁制”修正,其二是国民党的内造化方向。朱立伦曾说“主席最弱,但党要最强”,可看出其战略构想,“内阁制”和“国民党内造化”有高度的关联性。

  政治学上一般将政党分为“内造式”和“外造式”政党,前者政党的权力核心来自议会,是多数国家政党的组成形式;后者权力核心来自政党组织本身,又称为列宁式政党。百年老店的国民党尽管经过多次转型,组织上仍倾向后者;因此,朱立伦对国民党未来转型的构想一旦成真,将不仅仅是“改革”而已,而将是“转骨”的大变动。

  朱立伦接任国民党主席后的若干重大决策,诸如国民党内人事大量引进具有民意基础的民代、地方首长,取消象征性的荣誉主席、副主席职务,取消原本有党政协调平台功能的“中山会报”,以及全面改造智库功能等,在在显示朱立伦确有意朝“内造化”构想推进。配合“内阁制”的主张,未来国民党可能将由过去的一人决策,逐渐转变为集体领导或群体决策。

  然而,政党转骨并不容易,国民党内造化要成功,至少必须掌握五大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国民党的理念与现实应如何取得平衡。除了“内造”、“外造”之外,政党还有“理念型政党”和“掮客型政党”之分;虽说多数国家属于后者,但要能在选票上与其他政党有所区分,仍必须有清晰的政党理念作后盾。国民党要追求“内造化”,政策的推动恐必须更加迁就与现实的妥协。日前,在政党补助门槛降低一事上,朱立伦和王金平同意与台联党以“市场喊价”模式取得的协商共识,就是一例。这种情况若成常态,国民党无论作为在野党或执政党,政策主体性将越来越模糊,与其他政党的区隔也将越来越少。放大到现今最大政党区隔的两岸政策领域,国民党是否仍能有所坚持,或者能否提出其他面向的政党理念取而代之,将是国民党首先要面对的挑战。

  第二个关键,是如何平衡新旧势力和思维。以最近国民智库的改革为例,国民党内对于朱立伦的改革方向似乎有一定共识;然而,未来较智库处理问题更棘手的世代权力分配问题、地方派系问题,以及传统政治势力与新兴选民觉醒的问题,是朱立伦势必遇到的难关。

  第三个关键,是国民党在行政与“立法”部门间所扮演的角色如何拿捏。过去7年,国民党虽是执政党,但行政与“立法”部门的扞格时有所闻,并成为马当局施政的一大障碍。短期内,国民党内造化的范畴不可能完全囊括这两大部门,因此如何在现有机制上提供一个协调重大决策制定的平台,也是国民党中央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四项关键,是如何在内造化的过程中促成国民党内人才的流动。目前朱立伦进行的内造化,仅止于吸纳具有民意基础者到党中央任职;这固然是正确的作法,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国民党内人才除了担任党职,也有随时上战场参与选举、出任政务官的能力与准备。近年来的国民党,民选首长、民代与政务官、党工往往分属不同体系,因此每遇选举或者“内阁”改组,往往只是老面孔玩大风吹,人才流动管道受阻,当然难以吸引真正有能力或实力的人投入,这势需改弦更张。

  最后一项关键,是国民党中央如何避免“球员兼裁判”的角色混淆。一旦彻底内造化,国民党内提名和辅选的游戏规则制订者及执行者,很可能就同时身兼选举的游戏参与者。在僧多粥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稍有争议,就很可能招致党内批评甚至内斗。防微杜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先将公平的游戏规则订出,刻不容缓。

  平心而论,国民党的沉痾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内造化”的改革虽未必拖得动这部百年老车,但尝试仍值得肯定。掌握了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才是国民党浴火重生的契机。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