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庙与文化局首次合办 122年后重现府城市区鞭春牛
19.01.2017 15:03
本文来源: 中时电子报
府城鞭春牛活动在清朝时代曾是官办仪式,1895年日本入台后完整仪式中断,仅正统鹿耳门圣母庙传承并发扬光大,台南市文化局首次与圣母庙结合,今年鞭春牛活动在122年后重回市区,2月4日圣母庙春牛将进府城踩街,绕行四大城门,2月11日再回圣母庙举办正式仪式。
正统鹿耳门圣母庙举办鞭春牛已35年,这项仪式最早是清朝官方在府城市区内举办,藉着鞭春活动为来年丰收祈福,每一年开春时的春牛身体顏色、旁边的「芒神」穿着,都预告着来年的节气。
府城官方鞭春牛仪式在日本入台后中断,民间虽有续办,仪式确不完整,官方在1976年因大东门城整修完成而復办,仍只剩祭拜春牛与神农的仪式,直到1999年完全中断。
正统鹿耳门圣母庙35年前起自办鞭春牛,仪式较为完整,但游行地区仅限安南区土城部落周遭,文化局今年准备在旧市区復办鞭春牛仪式,首次与圣母庙合作,这只春牛将首次游行市区,2月4日从大东门城至中西区叶石涛广场,举办鞭牛仪式(三鞭)。
正统鹿耳门圣母庙主委王明义强调,完整的鞭牛仪式(九鞭)2月11日仍在圣母庙举办,并有抢春牛活动、六座蜂炮城齐发,配合台南市民最瞩目的近2小时高空烟火秀,每年都起码吸引30万人参观。
台南市文化资產保护协会理事曾国栋表示,圣母庙延续正统鞭春牛仪式,已有多年举办经验,每年春牛身体的顏色、芒神的穿着都因未来一年的节气而有不同。
庙方人员解释,今年适逢丁酉年,依照五行计算,牛头漆上红色、牛身则为白色。3尺6吋5分高的芒神代表一年365天,若穿鞋代表雨水多,未穿代表乾旱。今年芒神穿的短鞋而非雨鞋,雨量应属丰沛,但不至于有水灾。
(中时)
本文来源: 中时电子报
19.01.2017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