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刊文:在台大陆配偶的悲情何时是头

28.05.2015  10:24

   陆配的悲情何时是头

  上个周末,一个在台大陆配偶(简称陆配)组织,借着母亲节,举办“反歧视、要公平”记者会,再次呼吁将陆配领取身份证年限从6年缩短为4年。这已经是呼吁多年的老问题了,印象中,多年来陆配为争公平、反歧视举办的各种活动足有十几次之多。

  说到陆配,总会想起十几年前认识的一位江西籍姑娘。那个冬天台北格外湿冷,竟然不知不觉在街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听她讲自己的故事:新婚丧偶,之后远嫁台湾;以为换个环境换种心情,没想到更加苦闷。生活习惯、地区差异,乃至夫妻感情基础弱薄,都是意料之中。不想,陆配结婚未满6年不能工作,大专毕业的她只能做家庭妇女,没有工作、没有朋友,幸而生了小孩,似乎还有寄托。几年后再到台湾,听说她最终还是选择离婚,没有拿到身份证,只身回到大陆。孩子留在台湾,她只能每年办理探亲手续赴台看小孩。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很多两岸婚姻的家庭,和这位江西姑娘一样有着相似的不幸:没有孩子时担心婚姻不稳固,有了孩子倒像多了把柄,纵使婚姻不幸福,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离婚。因为没有拿到身份证,只要离婚,陆配就将被要求立即离台,而孩子是带不走的,陆配几乎争取不到孩子的监护权。这只是身份证背后的潜规则之一。

  一个身份证到底意味着什么?2009年6月,台湾终于将在台大陆配偶申请身份证年限由结婚满8年缩短为6年。虽然比照外籍配偶的4年还有距离,很多陆配仍为这小小进步喜形于色。事非经过不知难,看那些写得工整又严谨的规定,很难理解其中玄机。只有亲眼目睹这些活生生的个人悲剧,才能体会一个数字的背后承载了多少心酸。

  陆配的命运与两岸关系紧密相联。两岸交流大门开启,才出现所谓的“陆配”。两岸交流频繁,两岸婚姻随之增多。而两岸关系停滞,台湾当局对陆配增加种种限制;两岸关系转暖,陆配的境遇也得到改善。应该说,随着两岸和平发展,两岸婚姻正逐渐走出早期的悲情。35万个两岸婚姻家庭中,一些有条件的陆配不愿选择到台湾居住;也有的陆配结婚十几年,不愿申请台湾身份证。但总有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陆配——今年年初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包括陆配在内的外配平均家庭月收入为4.6万新台币,仅为岛内家庭平均月收的一半——仍在台湾苦苦奋斗,希望过上没有歧视、公平对待的幸福生活。与那些经济独立、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陆配相比,他们这些仍在盼望着“6年改4年”的陆配,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一个社会的良心正是体现在对于小人物的态度上。

  不管陆配最初来自哪里,他们毕竟已作为台湾之子的父母,成为台湾社会的一分子。为了台湾社会的清正,给他们公平的待遇吧!(孙立极)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