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痛楚犹在?【罗莎的伤口展】从真相诉歷史

21.02.2017  09:08
陈界仁〈推移者〉单频道录像、铁皮屋。(当代馆提供)

下周就是「二二八」纪念日了!对于老一辈台湾人,二二八事件歷史伤口不但无法癒合,反而在长达二、三十年的「白色恐怖」中隐隐作痛。如今台湾已改朝换代,逐渐走向民主。然歷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战争、斗争改变了台湾,同样的戏码一再重演,也改变了多国的歷史。

胡丰文〈灵魂之光〉展间照。(当代馆提供)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一支支枪对准了年幼儿童、无情的炮弹诋毁了家乡,什么是真相、歷史是从哪里开始记录?对于后人那可能只是一张照片、一张文稿,然对于当事人、家属那是一辈子的痛!

胡丰文〈幸存者记忆〉。(林宜静 翻摄)

孙逊〈时间公园〉展间照。(当代馆提供)

台北当代艺术馆于2017年2月18日至2017年4月9日展出【罗莎的伤口】,策展人黄香凝与参展的八位艺术家,着眼于二战以来关于殖民、冷战、极权、乃至于新自由主义之下的幸存者及其后代,以不同视角再现曾经无法言说的歷史与记忆,触发我们重新思考及回应现今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

黎光顶〈光与信仰〉_绘画、单频道录像。(当代馆提供)

亚洲各国歷史事件勾起的记忆情怀

本次参展的台湾、越南、中国、菲律宾、日本、印尼、土耳其、香港等八名艺术家,各自以录像、绘画、装置、雕塑、纪录片等多样创作手法,娓娓道出属于亚洲各国政治歷史的伤痕记忆。

基瑞达蕾娜〈无题〉展间照。(林宜静 摄)

过往的戒严、二战、排华政策、美国霸权、独裁统治、军国主义等事件,除了探讨地区性的暴力及幸存者的创伤,整体看来,歷史上这些事件也指涉人类群体不分国界所凝聚的集体伤口;而这伤口,今日藉由承载了记忆及情感政治的作品,试图引起民眾的共鸣。

黎光顶〈光与信仰〉展间照。(当代馆提供)

幸存者伤口是「我们」共同的伤口

【罗莎的伤口】展借用保罗•策兰《凝结》这首诗的意象,将「伤口」成为一个连结「时间—空间」和「个体—集体」的裂口,让我们得以窥见暴力与创伤如何以不同的面貌延续,并揭示脆弱性如何反应人类彼此的需求,以唤起社会承担他人苦痛的责任,思考「我」如何在变动的「时间—空间」与差异的「个体—集体」之间,层层迭套,成为「我们」。

闻海(黄文海)《我们》纪录片。(当代馆提供)

【罗莎的伤口】创伤解构 穿越歷史伤痛

【罗莎的伤口】首先以诗借喻,让「罗莎」不再意指单一个体,而是藉由这个名字,将所有被迫害的受难者凝聚在一起;用「伤」这个符号,凝结遥远的时间、空间、与记忆,让个人记忆穿越时代,已不仅是罗莎的伤口,而是我们共同的伤口。当代馆盼希冀透过艺术展览,在纷杂的亚洲歷史与现况中,让我们乘载彼此歷史的伤痛,尝试超越事件,将创伤解构,以美学升华。

【罗莎的伤口】主视觉。(当代馆提供)

【罗莎的伤口】

时间:2/18(六)~4/9(日)

场地:台北当代艺术馆一楼

(中时电子报)

罗莎的伤口艺术家大合照。(当代馆提供)

「台北当代艺术馆」官网 台北当代艺术馆 Facebook 全新旅游频道 出游前必知大小事 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