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后你家安全吗?作好四个检测步骤可住的安心…

09.02.2018  20:32
2018年02月09日 20:04 中时电子报 张国钦

台湾位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是经常遭遇天然灾害之一,每每地壳震动摇晃,容易破坏建筑物结构,出现状况轻者墙壁龟裂、重则倾斜倒塌,或者造成电线走火、瓦斯外泄引发失火,整个屋舍付之一炬,因此地震对住家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刻不容缓安全议题,唯有适当认知以及妥善预防,才能有效降低伤害。对于如何挑选结构安全房舍、装修时该怎么着手预防灾害、地震后如何自我居家检查到如何进行结构补强?「特力幸福家」曾请专家提出防灾4步骤:

粱柱是否產生裂缝位移?地板是否龟裂,可检测自宅安全性的方式之一。。(翻摄画面)

步骤一:购屋避开高危险群房屋─一般来说,自从 921 大地震后,住宅大楼多由「 RC 钢筋混凝土」改为「SRC 结构」或「SC 钢骨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结构体摇晃幅度,达到防震减少伤害作用,不妨看屋时请建商或代销公司提供施工过程照片、钢材出厂检验证明。至于超过 10 年以上中古屋,通常为「RC钢筋混凝土」,地震摇晃时摆动过大,墙壁容易產生龟裂,而一般未做好耐震设施工的老旧大楼(已加强砖造),「隔间墙」于强烈地震时可弥补主结构耐震能力不足,再老旧一点公寓则是容易受到地震影响损伤倾倒,皆属于中高度危险群,购屋时应尽量避免。

除了依屋龄分辨结构安全,还可以从外观与内部结构进行判断,看屋时可以观察房子墙面、地板、梁柱、天花板有无龟裂情况。中古屋最怕梁柱龟裂,检查有无明显裂缝或水平倾斜,如果是中古屋则需查看有无违建,举凡夹层屋、阳台外推、屋顶加盖或卫浴间数增加等,其中固锁装置会破坏结构完整性,并使载重增加,攸关建筑物可容许承重量,一旦承载力过重,地震来时结构将无法负荷,势必发生龟裂或倾倒等状况,一旦震损,责任难以厘清。建议请屋主提供原始平面图当成对照,私底下再另行询问邻居该大楼或公寓有无结构异状作为参考。

另外,购买一楼空间当营业门市,原屋主可能已将隔间墙全部拆除营造宽敞空间感,这时要特别检查「剪力墙」是否遭到破坏,毕竟「剪力墙」是粱柱之外的结构体安全第二道防线,一旦失去肯定无法确保建筑安全,务必请屋主或仲介提供原始平面建造图,或是请专业建筑师、结构技师仔细检验,一旦有疑虑就不要花钱当冤大头,拿自家生命财產开玩笑。

步骤二:防灾事前装修规划准备─为确保各项居家结构安全,当内部空间进行装修改造时,也应该按照安全防灾规范,有些可能危及家中砖墙结构情形,千万别为了让空间变大而轻易尝试,包括阳台外推、夹层区域等,专案经理也特别列出 7 点主要注意事项

1. 注意自宅安全结构:

梁、柱和内部有钢筋的墙是抵抗地震力主要结构,不可以任意打掉。装修时墙壁尽量不要拆除,尤其一楼隔间墙更不可拆除,隔间墙虽然不是主结构体,但强震却能成为抗震的「第二道防线」,不应该予以破坏,「剪力墙」跟粱柱更应该加以维护,不要有穿粱或穿柱等装修行为。墙壁產生裂缝可使用混凝土或环氧树脂填补,天花板、地板发现细纹龟裂,有可能是粉刷层太薄,应该重新上批土补强。

2. 避免二次违建施工:

原建筑结构设计都有一定承重限制,如果执意要屋顶增建、阳台加盖,结构上则缺少梁柱支撑,加上新旧水泥关系,比较容易造成龟裂、漏水情形,也会因超重结构安全令人忧心,同时存在被拆除风险。

3. 室内隔墙採轻质隔间:

若是室内需要隔间,比起砌砖太过厚实沉重,轻质隔间重量较轻,可降低建筑承重度,当地震来时摇动幅度较小,比较不必担心龟裂倾倒。

4. 避免过度装修:

过多不必要装潢,会把天地壁都包覆遮蔽起来,不但平时无法查看有无裂缝,震后无法检查受损情形,作立即处理补强,如果等到地震一来,所有问题全部出现,恐无法修復造成安全疑虑。且强震时可能引起火灾,亦不利消防安全。

5. 使用防火安全建材:

除了提高木料、塑料等建材防火系数,像玻璃也可改成强化玻璃,破裂时会呈现碎粒状,不易发生锐角割伤情况。

6. 改变观念:

明管配置较安全,尽量避免为了埋设暗管,敲打墙壁或楼板造成结构伤害,因此不妨让水电管线沿架高地板下方布局,然后管道接缝处,地板有可掀起设计,方便检查、更换与维护。

7. 固定柜体与陈设物件:

家中用来装饰物品要固定牢靠,且不要摆得太高,睡觉床头也不宜陈设重物,避免地震来时掉落砸伤。至于橱柜要予以固定,特别是活动式柜体,上半部使用螺丝、L 型夹固定于墙面,避免摇晃偏移倒塌压伤人。

步骤三:地震后居家自我检查─地震过后,无论级数大小,记得赶紧确认整体居家空间的结构与装饰是否损害!建议可以从几方面着手,像查看粱柱是否產生裂缝位移?地板是否发生龟裂?水塔阳台与楼梯是否扭曲倾斜?墙壁裂痕情况?混凝土钢筋有无外露?粉刷层剥落状况?门窗有没有发生错位以及边角出现 45 度裂缝?粱柱和「剪力墙」是否发生对角 45 度深层裂缝?只要以上这些情况有一个或数个发生,便代表结构出现严重问题,必须立即请建筑师与结构技师鑑定补强处理才行。

步骤四:谘询专家 耐震设计再补强─灾害发生后,建筑结构的安全特性,以及住家本身是否达到耐震程度,一定要谘询专家以及现场勘查,或是请设计师协寻探查,找出如何再补强房屋结构方法,进而对耐震力不足建筑物进行改善,改善方式可参考以下5 点。

1.「翼墙补强工法」

主要在房屋柱子旁增加钢筋混凝土墙(称为翼墙),可以提升建筑耐震力。

2.「扩柱补强工法」

顾名思义,在柱子外围綑绑箍筋,并于组立模板上浇注混凝土,扩大柱子原本尺寸,加强柱体强度和韧性,提升建筑物耐震能力,扩大固定范围安心加倍。

3.「碳纤维包覆补强工法」

则是将柔软碳纤维布料,透过黏着剂紧紧包覆于钢筋混凝土柱体外部。即便发生地震,导致柱体混凝土块裂开,因为有了碳纤维布包住,也不会轻易自柱体脱落,大大提升柱子耐震能力。同时碳纤维布具有柔软度,施工时比较不受空间局限,很适合用于狭窄区域补强作业。

4.「钢板包覆补强工法」

是把钢板包覆于原本已经受损结构外围,透过化学锚栓与 EPOXY 修补材料牢牢固定后,使结构与钢板结合,增加强度与韧性,抵抗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

5. 如果是自地设计兴建,不妨参考採用新工法「制震法」或「免震法」

制震又被称为减震,在房屋原有结构中,加入特殊金属材质的「制震壁」或「斜撑型制震器」,从中吸收地震摇晃时產生能量,提高支撑力度,能有效减缓结构发生变位、墙壁裂开、门窗变形等情况,让住家更加坚固安稳。另外,免震又称隔震,在建筑物中摆放隔震器(也就是类似 101 大楼的阻尼器),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基础或低楼层位置,隔离地表水平震动,减缓建筑物晃动,同样有效达到承载建筑物重量,当地震来临时,将伤害降至最低。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