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太长不是好事 71岁阿伯3天无法嗯嗯差点肠坏死

05.03.2018  12:22
2018年03月05日 12:03 中时 冯惠宜 71岁阿伯因大肠天生比较长,造成肠扭转伴随腹痛腹胀,最后是透过缩肠手术切除50公分大肠。(冯惠宜翻摄)

惊!大肠太长竟然会有这个可怕的病变,台中一名71岁阿伯因3天解不出大便腹胀、腹痛挂急诊,讶然发现其乙状结肠肠扭结,原来是大肠天生比较长,加上年龄渐长后肠蠕动缓慢,才会造成便便囤积、肠扭转,紧急切除过长的50公分大肠后,让阿伯不致于肠坏死,也解除以后再发生肠扭转的风险。

澄清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邱锡雄表示,这位高龄的患者过去也曾经有便秘的问题,这次因腹胀腹痛得厉害,经急诊腹部X光检查发现可能有肠扭结现象,经紧急会诊大肠直肠外科,进一步做大肠镜检查。

经大肠镜发现该患者在乙状结肠部位有肠道扭结情形,宛若扭转成一个死结一样,阻碍粪便通过,当大肠镜打通死结后,肠道就扭转过来,恢復肠道的畅通,为了维持扭结部位的正常,同时放置一根约40公分的肛管,以免肠道再度扭结维持肠道的畅通。

邱锡雄指出,一般人的大肠长度约80-120公分左右,这位患者的大肠比一般人长了约50公分到80公分,又因他的肠系膜基部狭小,加上年纪大大肠蠕动缓慢,当积存的粪到一定重量后,易使游离的乙状结肠发生扭转打结。人的大肠分布像ㄇ字形,如果ㄇ字形的肠系膜下端过于窄小,就是肠系膜基部狭小,更容易发生肠道扭结。

因大肠长度过长而发生扭结的情形,以接近肛门的乙状结肠发生率最高,约占70%以上。邱锡雄说,这样的肠道扭结的病人,即使一时将肠道回復到正常状态,但反覆发作的机率很高,唯一办法是「缩肠」,将过长的大肠切除一段,恢復正常的长度以免再发生扭结情形,该患者于放置肛管三天后取出,再经内视镜手术,切除一段约50公分的大肠,再将上下肠道缝合。

他强调,一般民眾或许有便秘的习惯,一旦有数天解不出大便合併有腹胀和腹痛的症状,最好即时就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