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递》是小还是大? 臺北市立美术馆要你挑战观看生活的视角

24.03.2016  19:13
小大_朱盈桦作品《平行记忆》。(图/臺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臺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艺术教育中心特别推出第4号计画「小‧大」,邀请民眾用非比寻常的角度─尺寸与视角看待世界,透过亲身的艺术体验,唤起大小朋友的共同经验,赋予日常生活一个新的观看角度,再次认识自身生活的多样风貌。

到底是小水滴? 还是大泳池?

我们都玩过一个游戏,把眼睛靠近物体,将视线的高度降低,趴在地上用小昆虫的视角看世界,平常熟悉的物件变得巨大又令人惊奇,桌上一滴水对小昆虫来说,简直是个大泳池;相反地,当我们坐上飞机向下鸟瞰时,「大」房子和车子瞬间变成火柴盒小玩具。

到底是水珠变大了?还是建筑物和车子变小了?会不会是我们自己变大或变小了呢?在变化过程中,谁是观眾?谁是主动者?小与大看似在刻度的两端,事实上千变万化,无论透过改变尺寸、解构视角或调整远近关系,都会扰乱视觉,让我们跳脱真实世界的框架,在真实与幻觉中悠游。

「小大」可以是一个无止尽的游戏,也可以是一个伟大的哲学讨论。儿艺中心以此为主题,进一步以4个子题展开千变万化的延伸,包括「艺术家变大变小」、「情感的刻度」、「移动的眼睛」与「一公尺试衣间」,邀请民眾来探索大小世界,并挑战观眾惯常的视觉与身体经验。

大与小 该如何测量?

「艺术家变大变小」展出当代艺术作品,5位艺术家─陈逸坚、铃木贵彦、石晋华、刘耀中与朱盈桦透过生活灵感提出观点,撞击我们惯常的认知,同时结合由艺术家设计、鼓励动手操作的互动装置,创造出充满想像力,探索感官与知觉的奇妙空间。

陈逸坚以巨大的空间雕塑作品《魔豆箱》,邀请民眾进入一场无止尽的尝试与冒险,将感觉、错觉、视觉印象、想像,以及认知的经验交错在一起。铃木贵彦在《全球商店计画》作品中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行动,他为小商店量身打造缩小的模型,邀请观眾用新的方式观看这些大街小巷常见的小店面。艺术家凝聚了各种微小的宣传行动,让小商店能扩展到全世界,小事物也能拥有大力量。

小.大展览为7-12岁小朋友所举办的创作坊「放大镜下的美术馆」。(图/臺北市立美术馆)

如果没有尺,该如何测量?石晋华用想像力发展出独特的测量方式,把身体当作一个单位,发展出《穿量计画》行为艺术作品,创新挑战观看生活的视角的丈量反而可以引发更多有趣的想像与创意。刘耀中则以一贯的幽默手法,让小与大来一场比赛。在作品《开关》中,刘耀中希望每个人都能打破自己对于伟大或渺小的既定印象,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朱盈桦翻转了观看的视角,作品《平行记忆》是以模型小人作为记录旅行的艺术计画,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建立与城市空间的关连。《娃娃屋#1》则利用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等和小空间内的场景与灯光设计,混乱参与者的观看经验,创造微型剧场般的梦境经验。

在「艺术家变大变小」区域中,艺术家同时发展了数项互动装置,观眾可以透过操作、体验、游戏等方式彼此互动,更加衝击小与大的感官认知。

「情感」可以衡量吗?

除了视觉上的大与小,你认为「爱」是否可以衡量?某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算是一种「大力量」吗?抽象的情感是否也能比较?「情感的刻度」阅读及创作区提供你线索,邀请你将大与小的概念松绑,继续探索。「移动的眼睛」藉由翻转物件尺寸,创造一个想像力的舞臺场景,每个参加者都是舞臺的导演,每个小场景也可以成为生活风景。「一公尺试衣间」是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体验区,从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感受到尺度间的变化和意义。

高中生也可以来挑战小大

艺术总是鼓励提问,也鼓励动手创造。北美馆儿艺中心自2014 年开幕以来,将服务年龄层向下延伸到4岁小朋友,今年更首度将活动年龄层向上扩展至国高中生。「小‧大」分别为4~6岁、7~12岁、12~18岁大朋友规划了一系列工作坊与导览,邀请大小朋友加入创作的行列,详情见北美馆官方网站。

【BOX】

小.大

时间│3/26~10/30,周二至周日9:30~17:30,周六至20:30

地点│臺北市立美术馆(臺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号)

票价│免费,4/1起开放网路预约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更多艺文展演资讯 请见文化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