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奥运竞技场 选手得面对真实人生

21.08.2016  15:38

为期17天的里约奥运将结束,不少选手功成名就,但大部分的运动员得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压力,企业赞助虽可解决财务压力,但也有运动员拒绝业者,维持单纯的训练。

美国选手飞鱼费尔普斯(Michael Phelps)与体操女王拜尔斯(Simone Biles)是里约奥运的大赢家,两人广告收益远超过金牌的价值,但多数奥运选手离开竞技场后,得面临长期训练衍生的财务压力。

费尔普斯获得运动品牌Under Armour的终身赞助,身家约5500万美元。拜尔斯在伦敦奥运后,也获得约200万美元的广告赞助,如今有运动品牌耐吉(Nike)和食品、家用產品等广告傍身。

不过全球过万名奥运选手多数没那么幸运。

美国田径协会统计,美国田径项目排名前10位的选手,当中有一半从运动上获得的年收入未达1万5000美元,只有20%的运动员整体年收益达5万美元。

投入运动得花时间与大量金钱。选手使用场地与器材、聘用教练、赛后復建与参赛费用等支出,多数运动员得自筹资金。

以美国为例,美国奥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的转播权利金约为6亿2500万美元,金牌选手可获2万5000美元,银牌为1万5000美元,铜牌为1万美元,金额远低于他国为拚奖牌提供的高额奖励。

为了实践奥运梦想,美国有划艇选手得遛狗和当保姆来维持生计与训练,有田径选手白天是会计师或教师,接近赛事前,得获得雇主同意,才能全面投入训练与参赛。

企业赞助与广告虽可让运动员富甲一方,但业者要求甚高,不是每个选手都可配合,或接受业者提出大量曝光的苛刻条件。

19岁的自由式女王雷德基(Katie Ledecky)里约奥运后将返回史丹佛大学就读,并继续训练,准备参加世界锦标赛与下届奥运,她拒绝部分品牌赞助,只为全心投入学业与训练。1050821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