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学者童振源:马气势弱,绿两岸政策不会大调整
迈入2015年,一个名为“两岸政策协会”的台湾社团引发舆论关注,因为该协会的成员包括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马当局的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等,“大咖”云集、横跨蓝绿。该协会的理事长是台湾政治大学“国发所”所长童振源,曾是民进党执政时期的陆委会副主委,昨天他接受了导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谈及协会、蓝绿以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
蓝绿分歧严重 催生两岸政策协会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1月,横跨蓝绿的两岸政策协会成立,当初怎么想到要创办这个组织?
童振源(以下简称“童”):两岸政策对台湾发展十分重要,但岛内就此议题分歧严重,所以希望能搭建一个跨党派、跨产官学研的平台,成为两岸之间沟通的桥梁。针对当前蓝绿斗争严重,希望能够让蓝绿进行对话。其次,在产官学研上希望能成为有深度的、有创意的讨论平台,而不是利益分配平台。此外,也更注重年轻一代的参与,倾听更多民众的声音。
记:我看到协会成员包括谢长廷、苏起、陈学圣、陈明通等,这些蓝绿政治人物私下关系如何?
童:像上个礼拜的聚餐,大家都蛮理性的,蓝绿均有人参加,其中来了四位“立委”,两蓝两绿,包括陈学圣、姚文智,大家都是从头坐到尾,像谢长廷和苏起,我是第一次看到他们两人在一起,虽然他们的讨论有些意见上的不同,但大家都还是会客观地讨论问题,甚至他们有些观点也是相同的,也会寻求共识。
记:这个协会未来的定位如何?怎么发挥其在台湾政坛的影响力?
童:这个协会没有政治上的目的,只是希望在政策层面上有一个对话平台,接下来协会将有三本书推出。一本是讲民进党与两岸关系的未来,将会邀请民进党的重要幕僚,以及几位“立委”、市长谈他们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今天(21日),我就特地到台中去采访林佳龙市长,到时大家在书中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观点;另外两本书是关于陆资投资台湾的蓝皮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都是让两岸互相了解彼此的内容。除了出书外,协会还会举行研习班,让蓝绿政治人物等都能在这个班上了解大陆,以便他们制定和执行政策。同时,也希望大陆人士能够来台湾学习,了解台湾的真实情况。
民意偏向绿营 马“政府”一再受杯葛
记:台湾蓝绿缠斗多年,现在依然僵持无解,您认为原因出在哪里?
童:主要是因为现在民意比较偏向绿营,执政者支持度不高,就很容易一再受杯葛。之前马英九刚就任时,人气指数很高,民进党也不敢这样。
记:马“政府”放了陈水扁,国民党也换了新主席,您认为这些会是蓝绿和解的契机吗?
童:要一下子和解可能不大容易,但我觉得,朱立伦当主席也许是一个重要推力,包括他对“宪改”的态度、同意参加“国是会议”等,都有助于帮助蓝绿和解。
记:在促成蓝绿和解方面,贵协会将来会有什么动作吗?
童:我们协会资源并不丰富,但也会尽量为蓝绿提供一个理性对话协商的平台,像昨天(20日)我主持了一个论坛,就是蓝绿各个智库一起坐下来探讨两岸关系,这说明其实大家真的不用打口水战,坐下来商谈不是没有可能,虽然不一定有成果,但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民进党应“弃独” 出台新的决议文
记:说到两岸关系,这两天民进党重启“中国事务委员会”成为话题。蔡英文上任大半年才着手两岸议题,为什么会拖这么久?
童:因为去年都在忙于“九合一”选举,这基本上不涉及两岸政策方面内容;但随着2016年“大选”的临近,两岸议题是一定要拿出来讨论的。此时启动,也算是合乎时宜。
记:前“绿委”郭正亮日前曾建议民进党应出台新的两岸政策决议文,理由是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过时了,您认为民进党近期会采纳这个建议吗?
童:我也提出过类似观点,民进党现在有几个目标,一个是重新执政,一个是“国会”过半,还有一个是两岸关系有所改善。但要做到第三个目标至少要有70%的民意支持。目前有几个原因不利于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包括马英九的气势太弱,所以民进党不会有太大调整,而且民进党再怎么调整,最多也是达到国民党的程度,但国共合作在先,民共互信不够,所以调整的意义不大。2016年选举涉及“总统”和“立委”选举,民进党“立委”主要集中在中南部,这些地区民众较偏向“台独”立场,所以要调整难度也很大。
记:对于重新运转的“中国事务委员会”,您的期许是什么?
童:我建议民进党要冻结“台独党纲”,整合几个决议文,形成一个新的“中华民国决议文”,民进党可以坚持“宪法各表”为自己的两岸政策,并设立两岸制度委员会。当前,民进党要做的恐怕是“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开会要密集些,要做出一点成绩。
(海峡导报记者 杨思萍 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