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农意象文化墙 让潭南部落更亮眼

14.05.2018  20:49
2018年05月14日 19:35 中时 沈挥胜 布农八部合音,潭南原民意象。(沈挥胜摄) 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在潭南部落打造文化墙,成了布农原乡旅游新亮点。(沈挥胜摄) 红嘴黑鹎,是布农口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歷史元素之一。(沈挥胜摄) 布农射耳祭文化意象。(沈挥胜摄)

信义乡潭南、地利与双龙3部落,2011年纳入日月潭经管区内,为提升原乡產业经济,日管处致力于旅游人才培训及亮点商家扶植,另依据布农传说打造文化墙;其中地利与双龙分别在前两年陆续完成,潭南则在日前完工验收,美得让人惊艷,为部落添丰采!

新完工的文化故事墙,位在投63线指标6K处,即潭南国小的边坡挡土墙外。内容以八部合音带出意象,包括红嘴黑鹎为布农先祖取火种等传说,以及狩猎、岁时祭仪、耕织与环境互动,深具文化意涵。

信义乡是全台布农族人的共同祖源地(Asandaingung),布农分为峦、丹、卓、卡、郡及现况不明的兰社群,6大社群语言可通但腔调有异。潭南位在日月潭南岸山区,是全台血统最纯的卡社部落,主要氏族有谷姓、幸姓和松姓等。

布农族人体能佳、善跑跳。中生代的幸振纬、170露营地负责人幸振贤,分别以短跑及篮球专长,毕业于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两兄弟对于这面宽约160公尺、高3至6公尺的文化墙,无论是设计、构图与施工都表高度认同。

幸振纬说,从日月潭伊达邵前来潭南,大约只要9到12分车程(6公里);指标2.7到3K的鱼池乡、信义乡界,回望鸟瞰日月潭湖景;3K到4K路段是每年初夏最佳赏萤地点。晴朗夜空满天繁星,清风徐来舒畅无比。布农族人善良淳朴,敞开双臂欢迎游客,徜徉、露营、览山景。

幸振纬指出,从潭南到另一部落「地利」也差不多6公里,地利是丹大林道最后一个部落,可转往双龙、合流坪,赏飞瀑、感受土虱湾的壮观,以及布农原民的友善与风情。

至于文化墙故事,部落人士指出,洪荒远古四处淹水,布农祖先为求生存,只能不断往高处逃;及至山顶天雨未停,人们除了挨饿,也因高海拔受冻,亟需升火取暖、烧煮熟食,于是徵求勇士渡河到对面山峰找火种。

蛙类自告奋勇,虽顺利背回薪炭,但途中被水花浇熄,且背部烫伤严重,因此变成癞蛤蟆;之后红嘴黑鹎完成任务,但叼火飞行过程,身体被熏黑、脚与嘴被烧红,于是成了现今模样。

日管处副处长陈志贤说,布农族口述传说质朴且生动,一如他们淳朴而丰富的生活经歷。期透过文化墙营造意象、为观光產业带来新亮点。

(中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