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石珊瑚 成鸦片战争「新证人」

12.06.2016  12:12

不仅文字记载可作为歷史事件佐证,生态环境遗留下来的线索也可以。英国研究者观测200多年来钟形滨珊瑚的汞含量变化,发现在鸦片战争时间点的汞含量急遽上升,这是因为海战炮弹中含有汞成分。钟形滨珊瑚也因此成为特别的歷史证据。

据参考消息网引述外媒报导,英国舰队从1840年起击沉了多艘中国舰艇,先是在香港附近,后来也在其他一些地方。它们迫使中国市场对当时世界最大的毒品贩子东印度公司开放,该公司供应的东西成为这场战争的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获胜,香港成为其殖民地。

报导指出,当时海战英国海军画家都有记载这场战争以及之后不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但现在又有了其他「证人」。它们叫做钟形滨珊瑚,一种石珊瑚。它们的骨骼由一种碳酸钙矿物构成,其他金属比如汞可以取代钙成为它的成分。

报导称,炸药中含有汞,英国舰队射出的炮弹炸药也不例外。英国特伦特大学的孙若愚和霍尔格·欣特尔曼对200多年的珊瑚中的汞含量进行了测量,发现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根本检测不到汞,随后汞的含量急升,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再度因为海战的歷史而进一步上升,然后则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再次飙升。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