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湖开发案争议余波未平 台湾慈济再陷“风暴眼”
台北市长柯文哲一句“奇怪耶”,不仅让慈济“内湖园区开发案”浮出水面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如今,风波越演越烈,善款明细“公开化”更引发广泛争议。
善款受关注 台“立委”要求修法公开慈济账目
除了“内湖开发案”备受争议外,慈济善款也再度受到关注。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国民党“立委”杨丽环认为,善款金额公开透明化是最高原则,且规模越大的募款单位,更要透过“公正第三方”专业会计查核签证制度公开账务;“立委”吴育仁也认为,不能因数目小就不管理,若每人捐10元(新台币,下同),一万人捐款累积起来的数目也很可观。
据了解,台湾现行法律未明订慈善团体需采取公正第三方财报查核制度,如捐款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者,需公开募款明细、公开征信;3000万元以上者,则强制要求作会计师专案财务报表查核签证,并交台湾“卫福部”备查公告。
收支仅1页 慈济回应每年都有做财政报表
对于外界疑虑,慈济基金会昨在脸书上解释,每年度都会将各项财务报表,依法编制,并委托合格会计师查核签证;还会报请“卫福部”备查,“卫福部”每3年都会主动进行评鉴。“本会已连续九年经‘卫福部’稽核及评鉴,基金会之运作及各项财务报表,均属优等。”且对于财务报告结论是“财务收支均经适当核准,并适当入账,内部控制良好。受领捐赠资讯公开透明。”
但点开慈济官网“年度财务收支报告”,每篇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但真正收支细项却只在最后一页有,以2013年为例,收入98.3亿元,支出77.6亿元,收入细项只有6项,支出细项14项,财报内容连一张A4纸大小都不到。
再翻开同年新加坡的慈济年度报告,厚厚一叠,内容计算方式、表格都相当详细,共32页,且由当地最大会计师事务所签证。
制服等级划分 慈济澄清功德款户数只是门槛
除账目问题外,慈济“制服分级化”也让民众哗然。前日,台一网友以“我家的牺牲”为题在网上爆料,自己母亲想穿慈济志工旗袍,却被告知需先拥有25个固定捐款户才能“升级”,并被慈济要求购买一台9000元的记账专用电子书,以便记录收了多少功德款,一套旗袍更要价2万元。
对此,慈济澄清,用平板是为了环保,因为每年功德簿都要用掉很多纸张,且志工可以每月500或1000元的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若经济上真有困难,慈济可免费赠送一台,用坏了再赠送一台。
另外,慈济也表示,功德款户数只是门槛,还须培训1年、遵守慈济十诫,经过授证才能穿上旗袍。不过,媒体质疑,要成为慈济真正的志工,第一年必须找25个家庭捐功德款,加入慈济会员,才能开始见习,再过一段时间才能进阶接受培训,但捐100万元便可直接成为荣誉董事是否不妥。(海峡导报记者 许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