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坚不摧唯快不破」的超音速反舰飞弹
美国自二战以后,成为唯一拥有大型航空母舰的国家,也凭着十几艘的超级航舰称霸世界。相对的苏联就没有这个能力,一方面苏联没有远洋海军的传统,而且他们的天然良港太少,使得在冷战期间,苏联必须另辟奚境来对抗美国的航空母战斗群,于是苏联的研究方向就摆到长程、超音速反舰飞弹。自此反舰飞弹也成为新式的海战武器。
苏联70年代的航空巡洋舰基辅级,前甲板的12根大管是SS-N-12超音速反舰飞弹(图/网路 )
事实上,第一种实用化的反舰飞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开发出来的Hs-293,当时德国称乎Hs-293为「空中鱼雷」。Hs-293以无线电导引,从中型轰炸机上抛射,射程可到8公里。这型飞弹在二战期间获得极大战果,击沉了几十艘的盟军各型货船。
印度将在中印边境部署超音速飞弹到了二战之后,纳粹德国的飞弹研究资料分别被苏联与美国带走,苏联就用这些研究基础,积极开发重型反舰飞弹以对付美国舰队。到1960年时,第一种火箭推进的反舰飞弹P-15(北约名SS-N-2 「冥河」)问世,射程可到80公里,极速0.9马赫。虽然还不是超音速飞弹,但已相当成功。在1967年,埃及以冥河飞弹击沉以色列的艾拉特号巡逻艇,成为世界第一个反舰飞弹的战绩。
SS-N-22日炙飞弹,是第一种被称航母杀手的超音速反舰飞弹,现在配属在现代级、光荣级上。(图/socioecohistory)
之后苏联发展过多种火箭推进的反舰飞弹,而且为了长射程,体积也都非常巨大。包括舰用型的SS-N-3、SS-N-7,以及机载的AS-2、AS-3、AS-4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反舰飞弹体系。
但是舰用型的反舰飞弹很难超音速。因为要在空气密度高、阻力极大的的海面达到超音速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有更强的推进擎才行。于是「衝压式发动机」登场了。
第一个採用此型发动机的反舰飞弹是SS-N-12,採用1具衝压式发动机,极速可达2.5马赫,是第一种真正的超音速反舰飞弹。到1975年时,SS-N-12已经安装于各型苏联大型军舰上,包括基辅级航空巡洋舰、光荣级飞弹巡洋舰,都看的见此型飞弹的巨大发射器。特别是光荣级巡洋舰,在左右两舷各自装了8枚SS-N-12,突显了苏联军舰的简单粗暴感。
SS-N-12的后继飞弹是SS-N-22,也就是俗称的「日炙」,採用4具压式发动机,也决定了往后超音速反舰飞弹的主要设计概念。日炙射程更长速度更快,弹头重量高达320公斤,是第一种被评价为「航母杀手」的超音速反舰飞弹。
大陆在1999年向俄罗斯购买4艘现代级驱逐舰,也因此随舰引入了日炙飞弹,这也是大陆自行制造同类型飞弹的基础。
由于日炙的威胁,英法两国在1980年代积极开发ANS超音速反舰飞弹,却因冷战结束而取消计画没有成功。第一个欧美阵营研发出超音速反舰飞弹的就是中华民国的雄三飞弹,在1999年时完成「擎天载具」的研发,到2007年正式服役。
日本的超音速反舰飞弹仍在研发中,称为ASM-3,体型比雄三来的小,可以由战机来搭载。
超音速反舰飞弹速度极快、动能极大,现有的方阵快炮(Phalanx)由于射程太短可能难以防御,一般认为即使方阵快炮击中超音速反舰飞弹,那团带着高速动能的火球依然会击中船舰造成伤害。因此现在公羊飞弹(RAM)、先进海麻雀飞弹(ESSM)这类点防御系统逐渐成为主流。中科院现在研发的海剑羚系统、海剑二飞弹也是朝这方面发展。但是这些仍是理论,真正遇上超音速反舰飞弹威胁能否顺利拦截还是未定之天。因此超音速反舰飞弹仍是令人胆寒的船舰杀手。
(中时电子报)
更多精彩军情,都在中时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