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山上的眷村 在海拔2000米回望来时路(组图)
中新网 台北11月1日电 题:台湾高山上的眷村 在海拔2000米回望来时路
中新网 记者 徐德金
1979年集资建成的“庆安宫”主祀城隍爷 徐德金 摄位于南投县仁爱乡清境农场社区的博望新村是台湾海拔最高的眷村。在这个社区,还有4个眷村:荣光新村、寿亭新村、定远新村、仁爱新村。博望新村海拔2044米,站在新村“庆安宫”前平台向外瞭望,清境农场远山近水、屋舍民宿一览无余。
周末到清境农场游览度假的人不绝于途,从雾社到松岗蜿蜒而上的山坡谷地间,密布着200多家酒店旅馆民宿,即便是在清境农场的最顶端,博望新村也有二、三家民宿对外开放。
周末游客到来,博望新村有些人气 徐德金 摄但是,与喧闹的农场游览中心区域相比,博望新村显得相对“高冷”。村口有一个停车场,一些游客会顺道来村里看看。三三俩俩的游客走在百来米长的新村街道,不时在几家小店前驻足,然后走到了村尾静览亭、庆安宫,再折回来。
与清境农场其他几个眷村一样,博望新村建于1961年。史料记载,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在滇、缅、泰、柬边境的“金三角”地区,仍有一支国民党武装试图“反攻大陆”,直到1961年台湾当局才从滇缅边境将4406名官兵及眷属撤到台湾,其中自愿退伍者及眷属1128人被分别安置在高雄、屏东及南投三个农场。
石秀珍的父亲是拉祜族,母亲是卡佤族 徐德金 摄1961年12月,被安置在南投时名“见晴荣民农场”后改为“清境农场”的206名退伍官兵及眷属,其中较年轻的二口之家共31户66人入住海拔最高、天寒地冻的博望新村。而三口以上较年长者共48户140人,则分配在寿亭新村。荣民在台湾即指代退伍军人。
石秀珍的父母就是当年被安置在博望新村的31户之一,她的父亲石云芳是拉祜族,母亲萧宝妹是卡佤族,但都已过世了。1971年,石家在照相馆拍过一张“全家福”,姐姐、哥哥站立在父母两侧,石秀珍依偎在父母中间,她的妹妹坐在母亲的大腿上。
开在自家屋子的“清境丽莎手作坊” 徐德金 摄45年前拍的这张照片看上去十分清晰,黑白年代,朴素而单纯。
记者所能看到的石家的几张黑白照片中,石秀珍的父亲总是正襟危坐,衬衣扣子锁住喉结,俩手搭在膝盖上。那是他的青壮年时期。关于父母,石秀珍说的很少,她母亲曾回云南老家探亲过。老家十分遥远。
现在,石秀珍帮忙她的姐姐石素英打理自家的小店铺“清境丽莎手作坊”。她热情却不失矜持地招呼记者坐下来,聊起博望新村的一些事。我问她新村还有多少老人,她说还有几个,但没有准确数字。她好像忽然记起她家对面就住着一个叫“鲁妈妈”的老人,就带记者走几步过去;可是,81岁高龄的“鲁妈妈”要午睡,不愿意接受采访。
开在新村里的民宿 徐德金 摄石秀珍显得很遗憾,“如果上午来就好了,还看到他们几个老人家在街上走动。”
当年被安置在博望新村的荣民及家属大部分是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傣族、拉祜族、卡佤族等,他们的下一代能娶台湾的“本省人”是件很光彩的事。“鲁妈妈”的丈夫是彝族,而她自己是傣族,她的一个儿子就与当地的一个姑娘喜结连理,再加上她家开的一家餐厅在清境农场颇有名气,因此,看得出“鲁妈妈”在博望眷村也是有名望的。
那时,眷村的第一代主要从事耕作,他们在没电、缺水的条件下,在荒山野岭胼手胝足,筚路蓝缕打造了一片家园。1965年,蒋经国先生有感于农场“清新空气任君取,境地优雅似仙居”,于是将“见晴荣民农场”改名为“清境农场”沿传至今。
从种植水蜜桃、水梨、苹果和高丽菜、马铃薯、杂粮到现在种植百合花等花卉,博望新村也实现了“产业转型”。除此之外,眷村的村民还开办了多家民宿、餐厅、便利店等。
漫山遍野的百合花圃 徐德金 摄在村口公路旁开一家名叫“传承”云南风味料理店的程顺忠现年50岁,当年是他爷爷带着他父亲来到博望新村落户的。程顺忠和博望新村的大多子弟一样,成年后当兵入伍,在基隆海军服役“吃公家饭”;后来退伍开餐馆,做了20来年,规模慢慢扩大,现在经营的餐馆蛮像样的。
记者翻看他的菜谱,有“云南特色料理”香酥鸭、酥肉、腊肉、腊肠、香酥椒麻鸡、腌菜炒肉、云南牛肉叭呼汤等,十几二十菜色品种。但是最近生意不太好,程顺忠说,陆客少了。记者在与他聊天的时候是下午2点多,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
程顺忠的老家在云南边陲,但他从没有去过,“父亲有回去过。”他说道,语气显得很平静。
开在村口公路边一家名叫“传承”的云南风味料理店 徐德金 摄从他们的父辈开始在农场耕作,到这些眷村第二代多从事服务业,再到第三代、四代不少去到农场以外就业谋生;从落地生根到开枝散叶,他乡已成了故乡。
落户清境农场11年后,这些来自云南的荣民真正入乡随俗了。1971年,博望新村的居民认为应保有传统信仰,让心灵有所依归,于是大家捐建了“土主庙”。到了1979年,大家又集资改建为“庆安宫”,主祀城隍爷,同时供奉福德正神、中路财神、山王爷等。
与此同时,他们也把“火把节”带到了清境农场,成为当地每年一度的喜庆的民俗活动。
新村一隅 徐德金 摄在博望新村活动中心墙上挂着一首《离乡》的诗这样写道:“....。。都在倚门眺望远山/却望不见昔日水摆夷明媚风光的凝望里/纷纷飘落/并长成/株株带泪的梅花离离绽放/丰收的果实是/恍然的甜蜜/隔世的哀伤。”
水摆夷即傣族。无论是傣族还是卡佤族,乡愁都是一样的。
博望新村只是台湾800多个眷村中很小很小的一个高山聚落,周围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村旁的公路是从台中到埔里,又从埔里到合欢山的必经之路。放眼博望新村所处的整个清境农场社区,已然旅游观光胜地。
许多年以前,当石秀珍离开博望新村出外工作,后来又与她的瑞典籍丈夫到广东江门开创新业时,她没有想到再回到生养她的地方,坐在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前,热情地招呼着一批批游客。
抽空,她介绍着父辈的一些往事,希望记者能为眷村写下一些文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