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沙乌地和伊朗间 中东行 习近平的外交考验

19.01.2016  20:09
2015年9月28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在纽约会见伊朗总统鲁哈尼。(新华社)

对习近平的中东行,外媒纷纷表示,因为中国在中东有深切的经济利益,因此习近平有意在中东发挥地缘政治影响力,化解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的衝突,解决中东问题,进而有可能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地位。

根据中国与沙乌地阿拉伯的联合声明中可知道,沙乌地阿拉伯作为提供中国石油的最大宗,中国势必会站在沙乌地阿拉伯那一边。

但中国是伊朗最重要的商业伙伴,伊朗商会秘书长表示,伊朗希望加深与中国的关系,希望中国投资伊朗。他说:「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建设公司帮助伊朗,一起建设国家。」但伊朗商界,对于商会的言论不以为意,他们表示,中国商人常因为国内的商业过度依赖中国投资,恃宠而骄,影响他们做生意的进度。

从这角度来看,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地位,无疑比美国在中东的大民主主义还重要。因此习近平的举动,无疑会被国际上认为是取代美国在中东的角色。但《金融时报》表示,习近平的中东行,目的并不是要取代美国,而是单纯地为维护利益而来的,比起南海和台湾议题,北京对于华盛顿在中东地区的老大地位,一点兴趣也没有。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分析,西方在中东试图透过更权更迭和民主治理改造中东,这种自上而下的结构性重塑,让民主这一概念水土不服,引发许多伊斯兰国家不满,但中国在中东的斡旋经验不足,而且中国目前为止在中东的事务大多以经济和社会建设有关,因此中国在中东是无法造成任何政治波澜的。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所长顾问叶列娜·苏波妮娜表示,中国在中东地区有广泛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中国来说,在中东的政治问题保持低调是对中国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中东协助打击新疆恐怖主义,因此北京这次中东行必须弄清楚中东地区打击恐怖主义有哪些联盟,以便适时加入。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俄专家:两大因素迫使中国积极参与中东

文章来源: 不惧引火上身 习近平中东之行有所仰仗

文章来源: Xi faces diplomatic test on first Middle East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