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沟通就拆房开路 生活圈计画毁生活
交通部公路总局与内政部营建署共同推动「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专案计画,每期4年600亿元预算,为全台道路辟建工程的重要经费来源,却衍生不少争议,频传抗争。地球公民基金会今邀集立委陈曼丽与多名地主,要求政府应检讨内审机制,开放公民参与,并收回有争议的开发案经费。
地球公民基金会今天召开「生活圈计画毁生活,公路总局&营建署踹共!」记者会,基金会成员黄靖庭指出,生活圈计画预算由公路总局与营建署核定,目前却仅有内部审核机制,过程不公开、透明,没有任何公民参与的空间。
她指出,现行程序由地方政府提出道路开发计画,提交交通部或营建署,「1次会议3小时须审查超过50条道路建设计画!」痛批过程轻率,每条道路工程经费少则千万,多则上亿元,仅凭书面资料审查,衍生诸多争议。
「新竹市茄苳交流道联络道向东延伸工程」迫迁户张先生哽咽表示,政府未经地主同意便径行开路,家种南姜田遭夷平,父亲更为此积劳成疾中风。地方政府向公路总局提出申请,地主事前完全不知情,没有拒绝权力。
「官逼民反!」他强调,地主无计可施,逼不得已才走上抗争,并不是反对地方交通建设,但反对资讯不透明或不当作为,白白浪费社会资源。
「台中石冈反徵收联合自救会」成员傅东森说,政府开辟东势─丰原生活圈快速道路,将近100亿元造价,道路长度10公里,仅节省10分钟车程,道路拓宽涉及强拆民房、强徵民地,已沦为台湾最容易争取选票的工具。
「台湾环境保护联盟花莲分会」理事长锺宝珠也说,即将进行环差审议的花莲193县道拓宽改善计画,工程预计将道路拓宽为4线道,原道路两侧美丽的防风林就「完蛋了」,但拓宽是否真能纾解壅塞问题,仍待商榷。
「先有路才会富?」地球公民基金会顾问蔡中岳表示,生活圈计画已是沉痾,美其名建设,实际上破坏地方,经费不是不能用,而是过程中有无落实沟通,希望从今开始串联全台,要求纳入地方居民声音,合理运用预算。
立委陈曼丽也到场声援,认为生活圈计画应立即展开检讨现有机制,开发必要性与审查机制为何,皆须力求公平、正义;另外,进步国家应降低建设经费,强化大眾运输,承诺将资讯带回立法院讨论,择期与交通部交流。
公路总局表示,已要求地方政府务必落实与地方沟通、取得共识,并持续监督用地取得等过程,审查过程绝不草率;以2015至2018年期生活圈计画而言,地方政府共提出95案,仅通过56案,并已建议退场1案,每年并滚动式检讨。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