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洪秀柱不妨以两岸“和平后盾”自我期许
洪秀柱当选国民党主席,选择在蒋介石逝世41周年前往慈湖谒陵,台湾《旺报》今日发表社评指出,在绿营长期致力批斗、污名化蒋介石,造成主流民意许多选择性的负面观感时,洪秀柱此举隐约吐露了未来在“理念战场”、“价值战场”的强势姿态。社评认为,洪秀柱在守卫国民党核心理念、历史价值上所展现的强势,起手式堪称正确,但在执行做法上,仍有许多待落实的部分。洪秀柱不妨领导国民党,以两岸的“和平后盾”自我期许。采取“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复合式定位。
社评摘编如下:
洪秀柱当选国民党主席,选择在蒋介石逝世41周年前往慈湖谒陵,并发表第一波党务人事。在绿营长期致力批斗、污名化蒋介石,造成主流民意许多选择性的负面观感,这些年来国民党高层对蒋介石产生“近避两不是”的讳忌与尴尬,洪秀柱却大动作预告要在慈湖谒陵时公布人事,并率新团队谒陵,隐约吐露了洪秀柱未来在“理念战场”、“价值战场”的强势姿态。
过去20多年从李登辉执政,到陈水扁执政,绿营人士开始“去中国化”的主线工程,在这个主线工程上,又延伸出二大污名化辅线,一是选择性切割国民党在台湾的治理历史,切去功劳、放大过错,于是国民党之于台湾只剩下228与白色恐怖。古宁头大捷、八二三炮战等保卫台湾事迹早被遗忘;领导台湾经济起飞等诸多建设台湾的功绩也都“灰飞烟灭”。让国民党彻底污名化,成为年轻世代敌视的对象,而其中,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就是蒋介石。蒋介石治理台湾虽有其失,但也有重大功勋,选择性的评断功过,是对历史的不公道。
第二个污名化辅线则是,煽燃了“反中”氛围,把台湾的和平派打成“卖台派”,透过网络耳语、政论扭曲,让原本该是国民党资产的两岸关系,竟变成“负债”。
这一主二辅的三路战线,把国民党打得哑口无言,这不能全说是绿营手法精准,更大的因素是国民党本身对这些污名化的操作,既无论述、亦无论胆。遂不断的自弃理念城池,甚至向对手的理念投降、人云亦云。
就此而言,洪秀柱在守卫国民党核心理念、历史价值上所展现的强势,起手式堪称正确,但在执行做法上,仍有许多待落实的部分。
洪秀柱不妨领导国民党,以两岸的“和平后盾”自我期许。采取“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复合式定位。
所谓“硬的更硬”,洪秀柱不必因为担心被“抹统”、“抹红”,就自缚手脚,在两岸政策上,以“是则是矣,无惧谤毁”的态度,捍卫理念、坚持立场,例如,在当选党主席前,洪秀柱提出“两岸和平协议”遭到党内外的抹红攻势,受到极大的打击。然而,这些以“主流民意”为借口的抹红攻击,其实都是民粹的附庸,试问,两岸和平协议不就是“不武”的法制化吗?“不打仗”不是民众期待的事吗?为什么要因为担心短期的民粹流言,就放弃对的坚持。
8年前、4年前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选举,民进党也曾经历惨败,“主流民意”否定了民进党,但由于民进党既有“论述”复有“论胆”,并不担心自己的理念沦为少数,勇于发声的结果,终能在8年后引导“主流民意”站向民进党这一边。这才是国民党该有所启发、体悟的。
“主流民意”,是可形塑、可以理说服的,所需要者,耐心与勇气耳。
而所谓的“软的更软”,是把大局放在党争之上。蔡英文上台后,显然在两岸路线上已快速向国民党路线靠拢,对蔡英文的调整,洪秀柱与国民党不妨大方给予祝福,因为,国民党必须理解,民众并不期待国民党在野后上演的是“王子复仇”,而是“和平守护”。
另一个软的更软,则是洪秀柱必须在“理念强势”下,仍应兼顾“柔软内聚”的面向。洪秀柱既自诩为“废墟重建”的领导者,就必须成为“团结蓝营”的象征,要把国民党的人尽可能找回来,包括国民党中生代、草协联盟的年轻人,乃至于亲民党与新党,强力的表现诚意,化解歧见,促成蓝营的团结。
一旦洪秀柱在硬中硬、软中软的领导中,成功领导国民党成为两岸的“和平后盾”,这也将带来一个重要的两岸影响,就是对大陆一端留下“和平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