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武则天以龙门石窟展皇权

10.03.2016  23:34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否依武则天面容而建?至今是谜。(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大陆最新研究表明,洛阳龙门石窟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皇权展示场,她用脂粉钱资助了大卢舍那像龛这一浩大工程。

新华社今天报导,拨开歷史迷雾,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中心主任路伟根据武则天及其追随者在龙门石窟留下的遗迹,讲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洛阳实际担负起了都城角色,唐高宗曾经七次东幸洛阳,就食东都。武周时期,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洛阳是当时全国的统治中心。位于洛阳近郊的龙门石窟因其佛教文化内因和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皇权展示场、也是武则天情感寄居地。

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建大周政权,迁都洛阳并改名神都。龙门石窟作为唐代政权与宗教信仰、福田功德紧密交织的场所,成为武则天及其追随者开窟造像的最佳之地。

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西山开凿的天子一号功德窟,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天后武则天以皇后身份于咸亨三年(672年)拿出自己的两万贯脂粉钱资助这一浩大工程。

「卢舍那佛面相丰满圆润、广额方颐,神态祥和恬静,慈祥中有威严。」路伟说,云云眾生多以卢舍那佛面貌似女性而认为是依照武则天面貌雕凿,可谓扑朔迷离、眾说纷纭。

武则天晚年还政李唐,召太子李显返回洛阳,也是在龙门举行完备的礼仪后才进入城门的。

路伟指出,武则天尊崇佛教,礼遇高僧,大兴佛事,使洛阳地区佛教发展繁荣,龙门的开窟造像达到了唐代开窟数量和雕刻艺术的高峰。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