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式教学法 这位老师很有一套
国立新营高工老师黄楚乔,採用「积木式教学法」,面对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尊重并接纳他们的个别差异,将合适的形状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因材施教,协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生命价值,也因此让黄楚乔最近获教育部选为教育家典范人物。
「老师!为什么1/2 + 1/2,不是2/4呢?」,数学课堂上,某个同学问了这么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但黄楚乔并没有被打败,依然用着亲切幽默的态度,耐心的为学生讲解。这个班级,是黄楚乔今年接下的特色班,招考一些有意愿往技能发展但基础学科程度都不太好的学生。
面对这群低成就的孩子们,黄楚乔不是去苛责他们,而是要耐心沟通,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自愿坐在书桌前做功课,所以在他引导之下,这班的学生竟从数学全校程度最差,一跃成为期中考全校平均第一的班级。
无论是上课教学,或者是课余时训练参加全国技艺竞赛的选手,黄楚乔都採取积木式的培训,也就是以学生既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做为打底的基础,先着重于横向的加广,等到学生熟练了,再延伸至纵向的加深。
比如学会加法的同学,就先从个位数横向扩张到十位数、百位数的加法,待他们学会了,有了信心,才让他们纵向去学乘除法。就像堆积木一样,先把底子都打稳了,再慢慢往上堆。
因此,黄楚乔耗费许多心血,每天早上7点半以前就进教室,陪着学生一起早自习。一开始允许他们可以看报纸,读小说也行,只要能静下来就好,接下来才渐次引导他们自己写作业,随时在现场问问题,一对一解答教学。
「跟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建立信任的基础,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房,指引他们突破心理的难关。」黄楚乔强调,孩子们经过训练,技能通常会大有进展,但往往会在心理上遇到瓶颈,此时老师给予的辅导格外重要。他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读任何科目都一样,只要肯用心去做、重复去做,总有一天会熟能生巧,因为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天空!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