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罪犯定罪量刑 日本顾虑多

07.04.2016  18:28

在日本不管再怎么十恶不赦之人,警方在搜查、逮捕时,都会设法保障其人权。对于有精神障碍的嫌犯,刑法也会加以保护,但最后仍会根据精神鑑定结果来量刑。

日本媒体报导时,不管嫌犯杀了多少人,当司法还没定罪时,对嫌犯的称呼也极为谨慎,只称嫌犯、被告,为免误导舆论,不会事前为之「定罪」。

日本警方在事件现场通常会围起蓝色的塑胶布,让外界不容易看见,嫌犯被戴上手铐的手也会用衣服遮住。

日媒在报导刑事案件时,为避免在群眾心里留下阴影或引发难熄的怒火,都尽量避免报导血腥的画面。通常会刊登受害者的照片,但却不会公开未定罪前嫌犯的照片。

由于上述作法,在日本几乎看不到民眾向嫌犯动粗,或社会舆论、媒体在司法审判前就眾口铄金,公开定罪。但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保护加害者人权的作法,经常受到质疑。

日本刑法第39条第1项规定,对心神丧失者的行为不予处罚。第2项规定,对精神衰弱者的行为,应予以减刑。经精神鑑定被认定为精障者的嫌犯,检察官不予起诉,查案过程也不会被公开,也不会审判。

日本2001年6⺼8日发生大阪池田小学随机杀人事件,造成8人死亡、15人受伤。当时嫌犯宅间守接受侦讯时指出,他在犯行前大量服用精神安定剂,强调自己是精障者以寻求减刑。

当时日媒聚焦在宅间的精神障碍病例,导致社会对精障者的排斥、恐惧和歧视,还有人喊出「废止刑法第39条」、「设立特殊精神病院」等口号。

但经两次精神鑑定的结果,宅间守虽有精神障碍,但并没有统合失调症,仍应负起行为能力负责,而且他还有病歷造假、偽装病情加重之嫌疑。

宅间守最后于2003年被判处死刑,2004年9月4日行刑。他在狱中还与废除死刑的女性运动家结识,经书信往来后,两人在狱中结婚。

此重大刑案引起广大社会的迴响,日本政府于是制定《因心神丧失等状态,导致对他人重大伤害者的医疗观察相关法》,且设有心神丧失者等医疗观察制度,以确保精障罪犯能获得持续且适切的医疗,进行必要的观察、指导以改善病情,防止再度犯行,早日重回社会。为断定罪犯是否适用心神丧失者等医疗观察制度,原则上会由检察官提出申述进行医疗审判。

根据法务省2013年的统计,由检察官提出申诉的精障罪犯有384人,他们犯下杀人、强奸、放火、伤害强盗等罪行,最后346人不起诉,有2名杀人犯和1名纵火犯被判无罪。

日本政府于2013年6月还制定《障害者差别解消法》,禁止以精神、智能障碍为由的歧视与差别待遇。

日本内阁府依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发表的2014年度的「障碍者白皮书」中指出,日本的智障者达74万1千人、精障者达320万1千人,约占总人口(约1亿2708万3000人)的3%。

犯罪白皮书》中指出,2013年一般刑法犯中,精障者的比率为1.4%,以罪行来看,占比较高的是杀人、放火,杀人占总体的15.1%,放火占19.5%。2013年精障者或疑似精障者犯案罪名最多的是窃盗,占精障罪犯总数(3701人)的4成。由此数字看来,「精障者较易犯罪」之说乃是偏见。

此外,日本不像美国有持枪杀人的问题,常见的是持刀伤人事件,尤其是随机杀人的凶器大多是用刀,因此日本对于管制刀械有日渐严格的倾向。

日本2008年发生秋叶原随机杀人事件,造成3人死亡,10人轻重伤。此事使秋叶原原本假日禁止车辆行驶,将马路开放给行人的「步行者天国」活动中止,也让日本政府修法,更严格管制刀械,小型的刀、剑等都成为管制的对象。

日本于隔年的2009年时修改枪械弹药管制法,原则上禁止持有刀刃长超过5.5公分的双刃短刀、短剑,持刀外出或放在家中保管、放在店里当库存都是违法,要处3年以下的拘役或50万日圆以下的罚金。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