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升息的美丽与哀愁-国立政治大学国贸系教授郭炳伸

17.12.2015  08:03
美国联准会决定小幅调升利率,虽仅仅是具有象徵意义的0.25%,其实更有希望带动强大市场的预期心理。(美联社)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已于台北时间12月17日凌晨宣布升息,在此之前,全球金融市场已然波动异常。究竟,美国为什么要升息? 尤其是在目前全球普遍面临通缩风险的情况之下,为什么还要升息? 升息之后对美国又有什么后续影响?

事实上,升息与美国联准会是否达到两项主要法定任务有关。一项是维持稳健的就业水准,另一项是维持以2%为目标的适度通货膨胀。美国11月失业率已经降至5%,比2009年的10%改善许多,就业情况堪称良好,已经接近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的「充分就业」。但是通货膨胀率一直达不到2%,意谓着景气并未过热,那么美国联准会又为什么打算升息呢?

2%的通膨率,并不应该用来做为判断景气是否过热的绝对或唯一的指标。利率偏低所带来的总体经济风险,应该是联准会更需要在意的。但是,低利率也是联准会刻意促成,因为自从金融海啸过后,美国股市跟经济都受到严重的伤害,联准会需要提供一个低利率的环境,让市场有机会进行实质投资,带动景气復甦。

可是,当利率长达十年偏低,甚至趋近于零,导致资金成本非常低,借款容易,就会非常有可能诱使投资人进行过度冒险的投资活动。已有观察家认为,大公司并没有善用低利率环境,对公司长期成长进行真正有益的研发或是实质投资;反而将低成本的资金用于购併的杠杆操作。另一方面,垃圾债券商品再度兴盛,也让人联想起2008年时候的次级房贷金融风暴。美国联准会或许也察觉到这股隐然成形的投机风气,因此考虑升息,予以遏制。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预估,联准会升息1码的机率,将近8成,预言笃定升息。不过,升息0.25%,幅度其实很低,对抑制风险过高的投资似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实则不然。

美国联准会调升的是「联邦基金利率」 (Federal Funds Rate),就是银行间的隔夜拆款利率,是一个非常短期的借款利息基准点。这样银行间的借贷,被认为是最有信用的。市场其他的所有借贷,就会以这个利率水准为基础,依据不同的天期与风险,而有更高的利率定价。因此当民眾向银行借钱的时候,升息的幅度就不会只是0.25%。

具有象徵意义的0.25%,其实更可能带动强大的市场预期心理。

美国联准会此次升息,可预期地,不会是只有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果市场上相信利率趋势将会一路爬升,就会產生实质的升息效应。对真正有投资需求的企业来说,未来的资金成本预期将会愈来愈高,如果真有什么投资要做,那就应该愈早愈好。对想要借钱消费的民眾来讲,也是如此。因此就会趁现在利率还低的时候,进行投资或消费,美国的復甦成长力道将因此更强,促使景气更加升温,那么2%通膨率目标就有机会更早达成。

对美国联准会而言,升息是一刀两刃,有美丽,也有哀愁。一旦启动升息,联准会将面临政策操作上的极大挑战。

对美国市场来说,由于近10年来不曾升息,汽车產业最蒙其惠。在极低利率时代,美国汽车公司大举投资,创造就业,从落败而至今日销售迭创佳绩。万一真的调升了利率,汽车產业将会因为对利率最为敏感,而遭受衝击。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汽车的时候,会因为贷款期限比较长,利息支出比较多,而让购买决策更为复杂。然而,最终决定购买与否,则取决于民眾的所得预期成长,是否高于升息所带来的成本堆迭。不只是汽车產业,对美国GDP有重大贡献的其他耐久财產业,都是如此。

这代表着,升息之后,从美国联准会角度而言,升息时间要多长,幅度要多大,频率要多快,都是在操作上非常关键而且困难的课题。一方面不能让升息幅度高过所得成长,令民眾无法负荷;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升息幅度太低,速度太慢,而持续助长投机杠杆的意愿。

美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球经济,也似乎是目前全球唯一还有机会透过货币宽松政策而成长的大市场。如果升息太慢,将会让投机炒作存有空间,引发另一场金融风暴;如果升息太快,将有可能导致美国成长动能失速。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今年以来,因为中国成长趋缓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何况假使是美国最终未能精准地操控这支升息平衡杆呢? (本文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贸系教授郭炳伸)

(专栏作家)

美国联准会(Fed)宣布升息一码 美升息 消费者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