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措施无所不在 难防孤狼行动
欧洲恐攻危机专题之五欧洲国家发生恐攻,隔海的美国总是要问相同事件会不会发生在美国?911事件后,美国的高规格反恐措施已执行超过10年,但「孤狼式」行动仍难以预料。
美国联邦调查局与国土安全部等机构在911后评估,机场、地铁站、铁路车厢、大型运动赛事、演唱会、购物中心等人潮聚集处,都是恐怖行动的可能目标。
2015年11月巴黎恐攻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连环自杀式炸弹攻击,恐怖分子选择演唱会、餐厅、机场与地铁车厢,印证了美方的评估。
美国安全专家认为,布鲁塞尔攻击案除了情报疏失外,欧洲机场由停车场到机场柜台间的距离,安全措施与警力部署显然不足,炸弹客才有机会推着沉重行李进入出入境大厅。
专家评估,不定时的警力巡逻对遏阻恐怖行动仍然有一定的功效,人潮出入场所设立检查哨、安全栅栏与壁垒,以及禁止携带大型与笨重行李厢出入,都可防止炸弹攻击。
美国纽约与华府等都会区的机场与地铁站,都设有基本安全装置,观眾进出球赛与演唱会,需经安全检测;这些措施造成民眾出入不便,或提高运输成本,美国社会已习于无所不在的防恐安全考量。
但美国民眾还是要问,类似欧洲的组织性大型恐怖攻击事件,会不会在美国本土重演?
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与2015年12月加州圣伯纳地诺(San Bernardino)枪击案,都是受恐怖主义影响的个别攻击行动,联邦调查局虽监控可疑的网路与手机通联,但仍难防止「孤狼」式攻击。
在欧洲国家眼中,美国的反恐措施恐有侵犯人权与隐私之嫌。不过多位美国国会议员呼吁,多起重大死伤的攻击事件后,欧洲国家应採取相同标准,落实执行反恐措施与资讯分享。
最重要的是民眾也要提高警觉,否则防不胜防。
美国地铁、车站与机场均不断呼吁,旅客见到任何异状与可疑行李,应即时向警察与安全人员举报,航空公司不鼓励乘客携带过大物件进入机场,都能防止恐怖攻击。1050327
(中央社)